本次軍機會議最終達成了三項決議,一是確立了對後金以守為主的戰略,放棄了短期內收複遼東這項不切實際的計劃。
今後的寧遠防線,堡壘最多隻修到錦州一線,不再向東擴張,孫承宗欲以堡壘戰術收複遼東的算盤,可謂是半途而廢了。
在座君臣已經預料到,當遼餉從每年五百萬兩削減至四百萬兩,遼西將門集團必定煽動兵亂,即將督遼的兵部尚書王在晉,已經感覺到萬鈞重壓在肩上。
二是把新軍和軍校提高到關係大明生死存亡的地步,在座官員們都自動成為西山軍校的教員,現在就開始展開軍校的籌備工作。
西山軍校的組織架構是朱由檢抄襲自黃埔軍校的,朱由檢將親自擔任西山軍校校長,副校長為孫承宗,司業【教導主任】為袁崇煥,教授為鹿善繼、茅元儀等。
為了籌備新軍和軍校,朱由檢將從內帑中掏出一百萬兩交由孫承宗,其中四十萬兩將用於西山軍校,六十萬兩則用來組建新軍。
而這,僅僅隻是新軍和軍校未來一年的糧餉而已,想要新軍形成戰鬥力,西山軍校成為黃埔軍校,朱由檢還要花費更大的代價。
三是對軍機處群臣的工作安排,首先是軍機大臣孫承宗,負責輔佐皇帝軍機大事,主持軍機處全麵工作,並主要負責新軍和西山軍校的籌建。
軍機中丞、兵部尚書王在晉的頭銜上又多了個薊遼總督的職務,會議結束之後,王在晉將帶著朱由檢賜予的尚方寶劍前往遼東上任,總督遼東、薊州二鎮。
袁崇煥、鹿善繼、茅元儀不僅要輔佐孫承宗籌建新軍和軍校,還要負責組建軍機處參謀司,培養參謀人才,這也是為日後朱由檢組建總參謀部打基礎。
範景文、李邦華兩位東林黨骨幹則被分配到四衛營,督四衛營。
所謂四衛營,便是皇帝二十六衛親軍中的精銳,分別為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
在二十六衛中,其他衛營都是守衛皇城,俱為步兵;而四衛則是隨駕護衛,屬於皇帝的親衛部隊,基本皇帝走到哪裏,四衛則跟到哪裏,且四衛還是最精良的騎兵,這也是四衛歸屬禦馬監掌管的原因。
按照衛所編製,一衛兵馬應有5600人,但如今衛所製度已經徹底敗壞,一個衛所能有一千兵馬都算不錯了。
而四衛營多年沒有征戰,戰力早已荒廢,全部兵馬加起來也不過五千而已,禦馬監的軍馬,也僅有三千之數,五千兵卒中,能騎高頭大馬的騎兵不足一千。
在朱由檢的估算中,大概還有兩年他就要領兵親征大戰後金,可作為皇帝親衛的四衛營如此不堪,朱由檢肯定是不滿意的。
於是他便將四衛營交給範景文、李邦華去折騰,範景文督騰驤左右二衛,李邦華督武驤左右二衛。
朱由檢命範景文、李邦華督四衛營,也有為將來改革京營打前站的打算,隻是京營牽扯極大,在新軍和四衛營還未形成戰鬥力前,朱由檢不打算輕動,以免觸動利益階層,狗急跳牆煽動京營叛亂。
須知道京營一旦叛變,朱由檢僅憑錦衣衛和四衛營,很難有百分百的把握平定叛亂,屆時一旦被京營打進皇宮,生死存亡也隻在一線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