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旬報》乃新鮮事物,前所未有,聞所未聞,馮銓不敢怠慢,細細問道:“是把《大明旬報》如邸報一般發給全國各地官員麼?”
“非也非也。”朱由檢搖搖頭道:“《大明旬報》和邸報不同,邸報隻麵向官僚士紳,而《大明旬報》卻是麵向大明士農工商所有階層,隻要兩文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即使是目不識丁的老百姓,也可買來一睹為快。”
馮銓疑惑道:“陛下,目不識丁的老百姓又看不懂《大明旬報》,買來何用?且依臣看來,《大明旬報》上刊登的內容大抵與邸報相同,除了官僚士紳有興趣外,其他百姓未必會有多大興趣吧。”
“非也非也。”朱由檢道:“如果《大明旬報》刊登內容與邸報大同小異,朕改組邸報便是了,又豈會對馮卿委以重任,大費周章去搞什麼《大明旬報》?
至於如何吸引百姓購買《大明旬報》,朕以為報紙除了刊登一些朝廷大事外,還可以添加一些奇聞異事或是家言。
卿可招攬屢試不第的讀書人充當記者,在全國各地成立記者站,派遣記者到各地采風,記錄全國各地有趣的奇聞異事。
還可邀請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家作為《大明旬報》的駐站作家,分潤其少許稿費,令他們的作品得以流傳天下。
至於大部分百姓目不識丁看不懂《大明旬報》的問題,這也很好解決。
馮卿可大肆招募報紙宣講員,在人多聚集的地方,比如酒樓、行市、城門口等地,宣讀報紙。”
馮銓對皇帝層出不窮的腦洞也深感佩服,隻是招攬記者、駐站作者以及報讀宣講員,無疑又要花費一大筆錢銀,這資金問題可不好解決啊!
“陛下聖明,可建立記者站,招攬記者和報紙宣講員,還要給駐站作者發放稿費,以通政司的資金庫,恐怕難以支撐《大明旬報》的消耗用度啊!”
朱由檢依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笑道:“這個更好解決,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於商家而言,最苦惱的便是自己手上明明有非常不錯的商品,卻苦於無人得知,再好的商品也隻能砸在手裏,虧了大本。
為了解決商家這一苦惱,《大明旬報》可獨開一版,名為廣告版,取其廣而告之之意,隻要商家交足廣告費,記者調查過商品並非言過其實後,便可在廣告版中刊登商家所生產商品之廣告。
如此一來,商家解決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難題,而我們《大明旬報》也解決了資金短缺之虞,可謂一舉兩得也!”
聽到朱由檢敘述這種前所未有的廣告方式,即使精明能幹的馮銓一時間也是震驚得三觀崩塌,心中不由深為皇帝的神奇腦洞而拍案叫絕。
待情緒漸漸平複後,馮銓最後問道:“陛下,《大明旬報》內容上可有什麼禁忌避諱?”
朱由檢想了想,道:“這樣,通政司下,可成立一個《大明旬報》報社,由馮卿親自擔任報社總編,旗下再設兩個主編,一為采風主編,主要負責征集報紙內容,二為審核主編,主要負責審核報紙內容,一旦發現有違禁之處,可將文章和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