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西方傳教士(2 / 2)

實則以崇禎曆史上的所作所為來看,他還真是不折不扣的“亡國之君”,自他登基以來,他幾乎完美地避開了所有正確的抉擇,與建奴的皇太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崇禎是個懶惰的昏君,也許大明還能再綿延幾十年,可他非要做個明君,勤勉程度連朱元璋都望塵莫及,結果做多錯多,生生把大明給帶入了絕境。

朱尤簡想要挽救大明其實並不困難,他隻要把曆史上崇禎的施政舉措反著來就行了。

曆史上崇禎做的每一項決策幾乎都是錯誤的,那朱尤簡隻要反其道而行,基本就能把大明江山延續下去了。

但朱由檢心很大,他已經不滿足於僅僅完成挽救大明這一個任務了,因為這個時代乃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世界已經走出了愚昧,開啟了偉大的大航海時代,正在全世界不斷跑馬圈地。

而這個時代,也正是西方世界後來居上,從此奠定西強東弱格局的大時代。

來到這個時代,責任感爆棚的朱由檢認為自己不但要為現在的明人負責,還要為後世的國人負責,決不能讓大明在這個大變局中落後於西方,他要帶領大明雄起。

……

師夷長技以製夷,這是連滿清都能明白的道理,朱由檢當然不介意效仿一二。

吃完了午飯後,朱由檢在燕京大學的大堂裏會見了遠道而來的西方傳教士金尼閣、湯若望、鄧玉函、龍華民、羅雅穀等人。

金尼閣等人對皇帝的接見非常重視,他們越是深入了解大明這個東方國家,就越是明白皇帝在大明中的地位。

他們知道,在東方世界,大明皇帝的地位幾乎等同於西方上帝,是和神明一樣強大的人,倘若他們想在大明傳教,那麼皇帝態度支持與否,就決定著他們的傳教行動是成功還是失敗。

這批西方傳教士以金尼閣為首,為了能在中國傳教成功,金尼閣積極學習東方文化,還為自己取了個字,曰四表。

這已經是金尼閣第二次來華傳教了,此次來華他還帶來大量外文書籍。

這不僅因為他個人熱愛書籍,遵循利瑪竇開創的學術傳教之路,而是因為金尼閣在返回西歐前接受了在華傳教會讓其在歐洲廣泛募集圖書,從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會圖書館的任務。

金尼閣這次前來,不隻帶來了這些西學人才,他還為中國帶來了整整一個圖書館的書籍。據說,這些書都是精裝本,無一重複,囊括歐洲古典名著和文藝複興運動以後的神學、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麵的最新成就。

為了募集新書和儀器,金尼閣漫遊意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終於收集了精裝圖書7000餘部。

金尼閣估計所收書籍和儀器在離歐時價值1萬金幣。為此,金尼閣擬定了一個龐大的翻譯計劃,聯絡了艾儒略、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經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譯出版這些書籍。

當然了,雖然金尼閣等人雖然給中國帶來了西方龐大的文化財富,但他們不是白求恩,他們的最終目的隻是為了將大明這個龐大的國家納入上帝的懷抱中,擺明了就是和朱由檢爭奪子民。

但朱由檢可是看過太祖紅寶書的穿越者,麵對糖衣炮彈,他選擇吃掉糖衣,炮彈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