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蕭克就以請假回家為名,實際上是想到湖南追趕北伐部隊。他乘火車到韶關,約兩三個朋友徒步經樂昌、九峰到郴州,然後回家鄉嘉禾看望父母。在家住了約10天,他便同從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的黃益善出發經衡陽到長沙。10月中旬,在同學周從頌的介紹下,到補充第五團輜重隊當了兵器員,經管槍支彈藥。補充第五團是北伐開始後以俘虜人員為主建立的,團長是共產黨員蔣先雲。到補充團沒幾天,部隊向江西方向開拔了,走醴陵、萍鄉、高安、上高,到奉新。這時北伐軍攻打南昌的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隨後,他們從奉新出發來到南昌,補充團駐紮了七八天後向浙江方向進軍。
蕭克隨部隊由鄱陽湖進信江,逆江而上,經貴溪、弋陽、上饒、玉山,進入浙江常山,向杭州進發。但到金華後,不知為什麼就不再往前走了,一住就是20來天,其間還過了一個春節。蕭克那時職位低,了解情況不多,心地單純又充滿熱情,總以為上前線就可以一展豪情壯誌,實現平生抱負。然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蔣介石驚慌失措,越來越公開暴露出反革命麵目。北伐軍攻打南昌後,蔣介石突然提出要把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遷到北伐軍總司令部所在地南昌,企圖以軍隊控製黨和政府。1927年3月6日,蔣介石指使駐贛新編第一師誘殺了贛州總工會委員長、江西省總工會副委員長、共產黨員陳讚堅。16日,蔣介石從南昌到九江,又指使青紅幫搗毀了左派占優勢的國民黨九江市黨部。這些情況當時在金華的蕭克並不知道。正在這時,他接到堂兄蕭武惠從武昌寫來的信,堂兄在信中說,他已隨第四軍從南潯路回武昌,說武昌那邊好一些,叫蕭克立刻請假到武昌來。
蕭克接到堂兄的信後,立即向團裏請假,決心到“鐵軍”去。他風塵仆仆地從金華輾轉江西南昌、九江到了武昌,剛到武昌與堂兄蕭武惠見麵,堂兄便對蕭克說:“你來了就好,不能跟蔣介石走,他快要變成軍閥了。”蕭克這才知道為什麼蕭武惠寫信讓他立即到武昌的原因,也才知道曾經高喊革命儼然以孫中山信徒自居的蔣介石,走上了背叛國民革命、背叛孫中山遺誌的反動道路。那時,像蕭克這樣的北伐基層軍官,從浙江到南昌又轉到武漢,本身就表明一種政治態度。到武昌後,經堂兄介紹認識了經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一部擴編的11軍第24師政治部主任陳興霖,該師時任師長為北伐名將、共產黨員葉挺。陳興霖主任先後與蕭克談了兩次話,蕭克回憶起這兩次談話,記憶猶新,第一次談話是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理解,他沒有刻意渲染,隻是將平時所見所感,結合讀過的一些書,實實在在地談了自己的想法。第二次談話就涉及對蔣介石的看法。他也照實說了對蔣由尊敬到反對、痛恨的態度轉變,和陳主任談得十分相投。不久,陳興霖把蕭克分配到葉挺部71團3連任政治指導員。從此,蕭克就成為“鐵軍”的一名成員了。1927年4月到7月,蔣介石在上海、許克祥在長沙、汪精衛在武漢先後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進步人士。就在這血雨腥風的危急關頭,蕭克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從此走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道路。
(作者毛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