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 有辦法了(1 / 2)

破壺口,喝罵聲響徹天際,是唐軍和吐蕃兵士正在對罵。

“吐蕃狗,有種出來與爺爺大戰三百回合。”

“仁青措,你母親叫你出來向大唐爺爺叩頭謝罪!”

“仁青措,你這不孝子,你母被讚普強暴而生的畜牲,竟然認賊作父,我都為你母親害臊。你個賊子。”

一群大嗓門龍武軍在破壺關下破口大罵,口水四濺,罵聲如同雷鳴,遠遠就能聽見。

仁青措臉色鐵青,雙手緊握成拳,胸口急劇起伏,卻是沒有喪失理智,咬牙切齒,一字一頓的罵道:“可惡哥恨的唐軍,我要把你們碎屍萬斷。罵,罵,都給我罵。把唐軍罵回娘肚子去。”

吐蕃兵士得令,扯起喉嚨對罵。

“唐軍,有種進城來,與爺爺大戰一千回合。大吐蕃的勇士會讓你知道勇士怎麼寫。”

“唐軍,你們不是了得麼?能把我們破壺口怎麼樣?有種殺進來啊。殺進來啊。”

與唐軍比起來,吐蕃的罵戰明顯輸了一籌。

李昌國、哥舒翰、郭子儀、李白、李光弼、李晟他們遠遠站著,聽著兩軍對罵,眉頭越擰越緊,臉上的憂色越來越濃。

罵戰是古代戰爭常用的手段,針對那些衝動、暴躁而容易喪失理智的將領特別有用。往往大軍做不到的事,隻需要一通罵戰,將領就會忍不住,率軍出城大戰,最終敗軍覆師,丟城失地。

李昌國他們把破壺口一通打量,感到很棘手,這才祭出了這一古老的辦法。

龍武軍於罵戰並不生疏,很是得心應手,一連幾天罵下來,關內的吐蕃兵士氣得嗥嗥叫,要衝出來城來與唐軍決死一戰,都給仁青措攔住了。

仁青措有些狂妄,卻是不失理智,他很清楚,若是出城與唐軍一戰那是正中唐軍下懷,破壺口很可能丟掉。是以,他心裏萬分難受,卻是咬牙強忍,就是不出城應戰。

“此人雖然狂妄,不失為一員良將。有他坐鎮此處,要打下破壺口的難度太大了。”哥舒翰歎息一聲。

“是呀!”郭子儀接過話頭道:“仁青措能忍,不出城與我們開戰,我們難以得手。隻可惜了,我們的攻城器械沒有帶來,要不然的話,倒可以強攻了。”

此次進軍積石山,龍武軍不可能帶著攻城器械來的,眼下攻城器械非常有用,卻是沒有,著實讓人惋惜。

“郭無敵倒也不必擔心,隻要假以時日,攻城器械就會到來。大帥已經下令調集攻城器械了。”李白寬慰一聲。

“我這不是急麼。”郭子儀搖頭道:“每過一天,我的心情就沉重一份。早日平定吐蕃,回師河湟,略事休整,再大舉西進,與大食爭鋒,那是何等的讓人向往。”

一提起進軍大食,眾人眼裏的光芒更盛。

唐朝平定吐蕃的目的就是可以集中兵馬錢糧與大食爭鋒,若是吐蕃遲遲不能平定,唐朝就遲遲不能與大食爭雄,著實讓人著急。

“監軍,你怎麼不說話。”李光弼有些奇怪,瞄著李昌國。

經他提醒,眾人這才發現李昌國一語不發,有些好奇,目光齊刷刷集中在李昌國身上。

“我在想,即使我們集中攻城器械對破壺口發起強攻,日夜不停的轟擊,真能轟開破壺口?”李昌國眉頭擰成了川字。

“這個……應該能吧。”哥舒翰沉吟著道:“大唐的攻城器械威力很大,吐蕃的城池遠遠不如大唐的城池,擋不住我們的強攻。”

這話說得很沒底氣,因為這話大體上對的,隻是不適用於破壺口。

吐蕃沒有發達的科技,在築城一事上與唐朝遠遠不能相比,其城池沒有唐朝的城池堅固。

不過,破壺口是個例外,因為破壺口是用堅固的青石條砌成,厚達數丈,其堅固程度不下於唐朝的城池,即使有大量的車弩也不見得能轟開破壺口。

“即使能轟開,我們也要很長時間吧。”李昌國緊擰著眉頭,接著剖析道:“如此堅固的城池,就算日夜不停的轟擊,沒有半載時光難以成功。半載時間會發生很多事情,即使我們成功轟開了,也難以在年內平定吐蕃。”

若是唐軍用半年時間打下破壺口,時間早已過了最佳用兵時間。再加上青藏高原的冬季來得特別早,當破關之時,冬季就要到了,對唐軍極為不利。

即使唐軍一舉殲滅了吐蕃主力,也無法進行追擊,會留下很多隱患。

要想全麵追擊,全麵穩定吐蕃,就要來年去了。

眾人的心直往下沉。

李昌國下麵的話讓他們的心發涼:“當大唐大舉進攻吐蕃的消息傳開後,大食一定會大舉東進,安西都護府缺兵少糧,能抵擋多少時間?一年還是兩年?依安西都護府的實力,能頂一年半載就不錯了。”

安西都護府最大的問題就是兵馬太少。唐朝並非不想增兵西域,而是因為在西域難以籌集糧草,其後勤補給主要是靠從內地運輸,軍隊太多了,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