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艘驅逐艦的代表就是“飛霆”號,“飛霆”號本艦艦身長196呎,寬22.9呎,吃水6.9呎,排水量323噸;兩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3,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1.45節(一說長210呎,寬24呎,吃水9.4呎,排水量720噸,800匹馬力最高航速12節).乘員50人;裝備有兩門Armstrong25磅(100公釐)主砲,四門3磅(47公釐)砲,三支14吋魚*雷發射管(艦艏固定一門,前後迴轉式各一門,備射魚*雷十二枚);火力非常強大。但因乾舷太低航海性能不佳,故清廷在買進後曾在原廠加裝圍欄以適應越洋駛回中國之需。"飛霆"艦基本上性能不佳,她的艦型設計也未成為後來驅逐艦的主流。
除此之外,在閩係海軍中還有一艘特殊的練習巡洋艦(原為運輸艦)。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卅四號艦,1893年開工,1894年完工,造價110萬銀元.鋼質船身,艦長252.7呎,寬34.7呎,艙深36呎,吃水18呎,排水量1,900噸,載貨600噸;四座燃煤鍋爐,一部雙缸往複式蒸汽主機產生1,600匹馬力單軸推進,航速10.5節.乘員軍官23人,士官兵190人;裝備兩門阿姆斯壯6吋砲(裝於駕駛台前兩舷側),五門克魯伯4.7吋砲,三門6磅(57公釐)砲,八門1磅(37公釐)砲.。"通濟"艦之無線電呼號為"XPF"。由於本艦長期做為馬尾海校學生的練習艦,所以師生們都昵稱其為"濟伯".
"通濟"艦原為與"福安"同級之運輸艦,原名"建靖"屬福建艦隊;1895年九月因北洋艦隊全殲於甲午之戰故由北洋購買此艦做為練習巡洋艦.當年十二月廿一日三國幹涉還遼,本艦被派往旅順由日本手中收回遼東半島,但次日即被俄國強借而再度交出,中國僅象徵性地收回了一天.
"通濟"艦於1914年六月七日曾因彈藥庫爆炸死傷36人,此時已經經過修理,但是還沒有完全恢複武備,隻能作為碼頭皇後存在。本艦之管帶為葛保炎,而此時的少壯派領導人陳嘉良曾在1919年十月就任本艦艦長,1937年長江自沉時之末任艦長為嚴壽華。
與"通濟"同級,但以運輸艦成軍,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卅五號艦,於1897年完工,造價20萬兩.長238呎,寬32.2呎,艙深24呎,吃水16呎,排水量1,700噸.1,600匹馬力單軸推進,航速10節.乘員105人,裝備二門57公釐砲,二門37公釐砲;"福安"艦無線電呼號為"XNL".。
武昌革命時,各艦奉清廷命赴鄂討伐革命軍卻在漢口陣前起義;結果"海容"艦之滿人幫帶(副長)吉升竟投江自殺殉清(一說因欠債償還不起而自殺).。這些軍艦基本上就是閩係海軍手裏的王牌,沒想到國防軍方麵毫不在意,甚至連比較新的飛霆、飛鷹都要送去海底龍宮當祭品,不能不讓閩係海軍感到自己的價值被低估了。
“對方莫非有什麼打算?”有的將領已經開始懷疑對方的誠意。
“一幫侉子,連個澡盆大的泥水灣都當大海(渤海),他們怎麼懂的海軍,怕是對方覺得養海軍太費錢,打算賣了海軍,當陸龜去。”
“對,對,這些北佬就不安好心,準是打算拆船賣艦。”
“說不定是有人給他們支招了吧?”中國永遠不缺陰謀論者,這不一個艦長一邊說一邊把眼光斜視在程璧光的身上。
“聽說那個叫馮如的雖然是個華僑,可根子上也是廣東佬啦。”有人一開頭,就有人去腦補剩下的賣主求榮的情節,程璧光*氣的嘴唇哆嗦,卻沒法辯白,這時候出頭自辯隻能是自取其辱,所以程璧光壓根不搭腔。
“啪”一個八楞水晶杯被摔的粉粉碎,薩鎮冰站起身來,一言不發的轉身進了內艙,除了程璧光,誰也沒敢跟進去,大家大眼瞪小眼的幹坐了一會兒也就各自散了,不過今天晚上很多人都在想著出路。澎湖列島上的海上明月照亮的不再是寧靜的港灣,還有那月光下的鬼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