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1 / 2)

共和十三年11月27日國防軍兵不血刃地光複了漢城,消息傳到國內,舉國歡慶。但段總參是清醒的,前線的老吳老段也是二十年沙場縱橫的老將,這點情勢還是分辨的清楚的。吳祿貞在回國任職後回憶起奪取漢城之後的軍事行動時說: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可當國防軍打過漢江,一直打到平澤、安城時,我環顧左右,確實非常害怕。到了後期日軍幾乎是不戰而退,國防軍官兵都知道,這漢江並不是他們打過去的,幾乎可以說是走過去的。但當時的國內報紙社論都在鼓吹,“向大田前進,向大丘前進,向釜山前進,誓把日本鬼子趕下海去,光複屬國三韓江山。”,這樣的輿論環境或許對鼓舞士氣民心,收複三韓歸屬很有好處,但是對於臨陣指揮的幾位大將並無一點好處。

現在國防軍一腳刹車,停在了平澤、原州,戰線逐漸穩定下來,東線稍微落後,西線有點突出,在中央山脈裏戰線有點脫節,不過國防軍那種疊浪攻勢讓日軍駐三韓的司令官大庭二郎中將和參謀長大野豐四少將簡直快透不過氣來了。第四師團的不靠譜讓精銳盡喪的駐屯軍司令心虛的很,好在第五師團已經從浦項登陸,而且國內增兵的決定已經通過臨時五相會議上奏天皇,估計到12月下旬從釜山就會有幾個師團的帝國軍隊趕來,而且海軍也會封鎖黃海、日本海,三韓未必會被中國奪走。

在這一個月的戰爭期間,國防軍的軍報記者們編寫報道了很多國防軍英勇奮戰,殲敵無算的新聞,可惜沒有讓鐵流鄒容看了眼前一亮的作品,不得不說在宣傳戰線上靈感有的時候比起筆頭功夫更重要,可惜這份靈感卻不是青幹院和中國傳播大學能教授的課程。

“鐵部長,您看這份報道,我覺得還是很有新意的。”一位宣傳部的部長助理拿著一份新聞通稿送到鄒容麵前,鄒容帶上眼鏡仔細的閱讀起來。助理從他的臉上看不出什麼端倪,隻好在一邊伺候著。

好不容易等鄒容摘下眼鏡揉揉眼眶,助理趕緊問道“鐵部長,您看?”

“這個孟兆穎可是南開政法學院的那個女生?”

“是啊。”

“嗯,是棵好苗子。總座幾次提到宣傳要麵向大眾,要接地氣,要說人話。可我們這些飽讀詩書的名儒們呢?不用典故就不會動筆了,這樣的文章放在部裏都有看不明白的,,怎麼能讓老百姓理解呢?這篇報道樸實無華又富有感染力,文筆通暢又有韻律感。楊處長,你慧眼識英才,要好好關注這孩子,適當的壓壓擔子吧。”

楊書泉很有同感,他點點頭,對鐵流部長的話心有戚戚,是該在宣傳部裏提拔重用一些新鮮力量了,不然暮氣沉沉的宣傳部怎麼能擔負起為百姓鼓與呼,為新華黨樹新風的職責呢?

很快這篇《十八勇士闖水原》的報道被多家報紙和電台采用,登在頭綁,傳遍了大江南北,第4機步師401團5連的這十八名戰士成了家喻戶曉的國防軍英雄。

水原,位於漢城市南44公裏處。11月28日夜,第4機步師的“十八勇士”曾把這座當年三韓首都的衛星城攪了個稀裏嘩啦,把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駐屯軍部隊打得屁滾尿流。

這次令日本兵膽顫的奇兵夜襲戰,史稱“十八勇士夜襲水原城”。幾天前,“十八勇士”之一王洪生,第4機步師401團5連1排排長,在漢城駐地,向記者講述了夜襲水原城那生動豪壯的戰鬥場麵。

麵對敵軍的突然反撲,為查明敵情,打亂敵之進攻部署,11月28日下午,剛剛進漢城的第4機步師401團5連戴汝成奉命率該連和師偵察連的兩名炮兵觀察員、以及一個107自行火箭炮排臨時編組,共計200餘人夜襲水原城。任務是率部插入敵人心髒,把水原城攪他個稀裏嘩啦,殺殺第四師團的銳氣,再逮個“舌頭”回來,問問兩個來月三次潰不成軍的小鬼子究竟要搞什麼名堂?

水原,現有百萬人口,當時沒那麼大,是一座空城,但對奇襲部隊來說也不小了。25日上午,日軍第四師團第61聯隊一個大隊和憲兵一部進駐水原城,這也是為了接收從漢城潰退的日軍駐屯軍各部隊,附近高地亦派駐了部隊。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演了“十八勇士夜襲水原城”。

“我們來到水原外圍山上,已經是29日清晨,天亮了,第61聯隊的機槍中隊和山炮中隊向我們山上瘋狂的掃射和沒有目標的打*炮,我們以為敵人向我們進攻,實際上是敵人為了壯膽進入水原城後向外圍沒有目標的打*炮。我們做好向敵人進攻的準備。”王洪生排長說道。

“天快黑了,各班把飯做好了,敵人的炮火過去,我們就往吃飯地點跑,敵人炮火來了馬上就臥倒防炮,就這樣幾個來回才到了吃飯的地方。車輛已經被放棄在城外的樹林裏,沒辦法,目標太大了。

吃完飯天也黑了,又是我們的天下了。我們一麵往水原的北門走,連長戴汝成召集全連班以上幹部快速到前邊研究作戰方案。他說:“我們的任務是抓舌頭,了解敵情。師裏安排一個火箭炮排配合我們,從側麵掩護我們連進攻水原城。”說到這裏,王洪生狡黠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