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彙甘隴(1 / 2)

海原縣是所有災區死亡人數和比例最高的區域。謝家榮《甘肅地震報告》中對海原地震的整體描述為:“同日晚7時大震,突見大風黑霧,並見紅光。大震時約曆六分,地如船簸,人不能立,震動之方向,似自西北而來,往東南方去,有聲如雷。土石山均有崩塌及移動,尤以土山崩潰為多。山坡平地均生裂縫,長短不一。平地裂縫多有泉湧,其色或綠或黑。山崩壅塞河流之處甚多,尤甚者為南鄉。楊明後堡崖窯上,東鄉王浩堡何家溝二處,山崩壅塞河流,積水深數十丈,長五六裏,寬十餘丈,水倒流。突見大風,土山崩潰。南鄉水井震後多幹,縣知事鍾文海之子女及警佐羅某均因衙署受震傾倒同時被難。城中房屋幾全數削平,城垣原係土築亦大半毀壞。”

海原那一晚發生的巨變,無法用單薄的語言去描繪,在夜間移動的大山,似瀑布飛落般的山崩,陷進房屋和駱駝的大裂縫,以及把村莊席卷進升起的鬆軟土海裏的一切……海原縣九彩坪拱北幸存者馮誌錄,數年後對拍攝《在山走動的地方》記錄片攝製組描述說,“那時間地搖時……我們那個地方把山嘴子一下搖著撲下來了,山窪裏開的都是這麼寬的口子。坐人的地方,山都塌著壘了下來。”海原縣西安鄉另一位幸存者董善征也說,“萬家水的那山合了,兩個山合到一起了,羊、人啥都沒有了,全被埋在山底下了。”

地震在當地形成200多公裏的斷裂帶,有一個湖泊甚至因地麵傾斜而遷移了幾公裏。黃土地質的山坡被震成粉末,形成黃土流,因為當地居民多住土窯洞,因此傷亡更顯嚴重。地震來時,天已變黑,因為沒有電燈,甚至連油燈也比較少,很多人都待在家裏。土窯洞口多被震塌堵死,有一個窯洞後來被老鄉挖開,發現並沒有被完全破壞,一個人趴在桌子上,因沒有空氣而憋死,死前似乎是在喝水,桌上一個碗裏有油一樣的東西,仿佛是人胃裏的嘔吐物。

死傷非常巨大。次年二月的《西北新聞》報道稱,“縣城半邊坍陷,甘肅海原縣旅京學生馮君翰英接到家函曰:“初七日黃昏地震,吾鄉受害尤重,全城房屋俱被蕩平,人民死傷十之八九,吾家花涯灣山莊,全行覆沒,山崩土裂,山河更變……吾家四十餘口,除父與汝祖母外,俱歸浩劫。房屋倒盡,什物無存。全縣死傷人民共計六萬餘人……”,“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

“海原大地震現在已經確定為8.6級。”地震災害研究中心的副院長馬千裏麵對元首和軍政各部的領袖們彙報地震中心得出的結論“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地震的波及範圍非常之廣,其中以寧夏南部的海原、固原,甘肅中北部的靜寧、會寧、靖遠、通渭、渭源,以及陝西西部受災最為嚴重。這是我國有地震記載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烈度地震。全球96個地震監察局錄得此次地震,數據也得到了多方證實。預計今後一段時間內餘震還將持續。目前觀測到的地表斷裂帶從固原硝河至海原縣李俊堡開始向西北發展,經肖家灣、西安州和幹鹽池至景泰,全長220千米。此震為典型的板塊內部大地震,重複期長。在海原發生的這次“環球大震”決非偶然,這是由其處於特定的地質構造環境決定的。從地質構造看,海原地處阿拉善地塊與鄂爾多斯地塊的交接部位,其主要構造是烏鞘嶺—六盤山弧形構造帶。”

“馬副院長,我代表政務院要求你們盡快形成科學詳實、確鑿可靠的地震成因報告,盡快提交政務院審核刊發。”

“是。總理。我會第一時間將報告遞交政務院辦公廳的。”馬千裏雖然是個學者,但是他也明白這件事居然讓日理萬機的諸位領袖和元首親自聽取他的彙報,這絕非是偶然,他當然不會掉以輕心。

馬千裏退出去後,熊秉三一直皺著的眉頭還沒有鬆開。“這個世界第一可不是個好事,菊人兄,你覺得我們的結果會有多少人采信?”

“該信的人會相信,不相信的人始終不會相信。不過這是個態度問題,我們政府不能一直不發出自己的聲音,至於那些跳梁小醜,自有法律等著他們。”徐世昌剛剛的吩咐大家都明白,不過現在各地已經出現了謠言,說複辟帝製是禍亂之源,天譴神罰之說塵囂而上。徐世昌當然要采取斷然措施,不然他這個政務院總理豈不是白當了。

“清者自清,該公布的不要遮掩,擺在我們麵前最關鍵的是救災搶險,人命大如天,這災害後的黃金72小時裏,什麼都得給搶救災民讓路。”吳宸軒已經給各部門下達了總動員令,不僅僅政府部門都調動起來了,慈濟會、慈善總會這些組織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募捐,西北的各個內衛部隊也都動員起來,除了必須的應急兵力之外,全部開赴震區,按照區域開始搶險。剛剛從北方前線換下來的第十集團軍在西安、蘭州等地休整的師立即結束休假,全部人員裝備都投入到搶險救災中去,各部隊的工兵、運輸兵和皇家空軍的運輸機都已經全部調動起來,警務部、交通部也下達了西北交通管製方案,警察全部上崗,確保交通暢通。“徐老、熊老,段總參,政府、議會和軍隊都要全力搶險救災,至於國內穩定的事情,交給國土安全部和社會調查部去處理,司法機關也要注意維護社會穩定,不要搞大規模的抓捕,隻問幕後推手,不抓前台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