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德國處於戰後恢複時期,主客觀條件都不允許實現德奧合並。等到了工人黨奪取政權後,德奧合並再次成為嚴重的國際問題。西塔拉最初企圖采用扶植奧地利工人黨人的辦法,利用他們在奧地利內部進行顛覆活動,以實現德奧合並。1934年7月25日,一群奧地利納粹分子突然闖入維也*納總理府,槍殺總理陶爾斐斯,另外一些納粹分子占領了廣播電台,並宣布林特倫(奧地利駐意公使)為總理。叛亂分子遭到迅速鎮壓,墨索裏尼派出四個師陳兵勃倫納山口,並向奧地利政府發出急電,允諾意大利支持奧地利的獨立。在這種情況下,西塔拉不得不否認與叛亂陰謀有任何關係,暫時收斂起來,等待時機再次實行吞並奧地利的計劃。看來意呆利同學作為豬隊友的曆史源遠流長,居然在這時候坑了西塔拉一把,讓德奧合並變得一波三折。
到了太初十年下半年的國際形勢,對德國十分有利。去年10月意大利發動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受到法、英的縱容,而且意大利本身由於陷入侵埃戰爭,無力再與德國爭奪奧地利。太初十年3月,德國重新占領萊茵非軍事區,公然違反凡爾賽條約和洛迦諾公約,也未受到英、法的幹涉。鑒於上述種種情況,新任總理舒施尼格隻得盡力避免德國的幹涉,使西塔拉容忍現狀。太初十年7月11日,舒施尼格同德國駐奧公使馮?巴本簽訂了一項秘密協定和一份供公開發表的公報。在公報中,德國政府表示:“承認奧地利聯邦的全部主權”;雙方互不幹涉內政,包括奧地利民族社會主義問題在內;奧地利承認自己是一個德意誌國家。但秘密協定則要求奧地利按照德國政府的外交政策來執行自己的外交活動;實行政治性大赦,實即大赦奧地利工人黨政治犯;任命“奧地利的民族反對派”分擔政務。通過德奧協定,德國基本上控製了奧地利的內政和外交。
繼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亞和德軍重新進入萊茵非軍事區之後,德、意又於太初九年7月底參加到佛朗哥叛軍一方,公開進攻西班牙共和國。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武裝幹涉行為仍然受到了英、法兩國的縱容。太初十一年,西塔拉認為徹底解決奧地利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戰部長、外交部長和三軍總司令,舉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會議。這次會議由西塔拉的軍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擔任記錄,會後整理出一份備忘錄,通稱為《霍斯巴赫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的記載,西塔拉認為德國的前途完全決定於如何解決生存空間的需要。解決生存空間,首先要向歐洲發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尋找殖民地。德國的第一個目標應是奪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這就不能不動用武力。那麼,列強是否會進行幹涉呢?西塔拉估計,英國麵臨重重困難,不會參與對德戰爭,而沒有英國的支持,法國也不可能對德國采取軍事行動。總之,西塔拉已下定決心要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意大利在侵埃戰爭中已經消耗了很大的力量,在幹涉西班牙內戰中又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且由於共和國的堅強抵抗,不得不一再增兵,這樣就再也無力與德國爭奪奧地利,甚至要求助於納粹德國了。墨索裏尼繼宣布羅馬——柏林軸心之後,於次年11月6日參加了德、土、保等國的《反*農工國際協定》,三國正式結成法西斯侵略集團。在簽定反*農工國際協定之際,墨索裏尼對裏賓特洛甫說:“他為奧地利的獨立‘站崗’已經感到厭倦”,今天意大利對這個問題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關心,因為意大利的發展已經轉移到地中海和殖民地上去了。雖然並不知道意呆利是紙老虎,但是意大利放棄奧地利,還是解除了德國吞並奧地利的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