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二十五節 萊因哈特的秘密(2 / 3)

保安處的核心成員也和黨衛隊其它部門大相徑庭,它體現出高學曆、高智力的特點。保安處曾經的二號人物貝斯特博士(Dr.WernerBest)是行政法學的專家;負責調查天主教黨派的帕丁(Dr.WhilhelmPatin)擁有神學和法學兩個博士;負責國內事務部的霍恩博士(Dr.ReinhardH?hn)曾經是柏林大學憲法教授;負責猶太團體和共濟會的西克斯博士(Dr.FranzSix)也曾是柏林大學外國研究教授。海德裏希還挑選了一個25歲的政治法律學者加入保安處,此人名叫瓦爾特?施倫堡(WalterSchellenberg),後來成為著名的德國諜報大王。所謂物以類聚,納粹黨能夠吸引來的最優秀人才幾乎全都進了海德裏希的保安處。

海德裏希利用後來對羅姆的衝鋒隊進行清算的機會,對巴伐利亞政治警察係統進行大清洗,淘汰政治思想不過硬和業務水平不強的冗員。具體實施過程中海德裏希仍然是唯才是舉,淡化政治立場,因此網羅了大批人才。慕尼黑警察局政治處的兩名資深偵探繆勒和胡貝爾)屬於極端仇視工人黨的天主教巴伐利亞人民黨,據說此二人在海德裏希率領黨衛隊接管慕尼黑警察局時曾打算組織武裝抵抗。大清洗過程中繆勒和胡貝爾都是先被解雇,而後由海德裏希特批召回,原因很簡單,繆勒對德國農工黨內部了如指掌,而胡貝爾則是其他右翼黨派和教會方麵的專家。此二人後來都得到重用,當太初十八年海德裏希主持帝國保安總署以後,繆勒就擔任蓋世太保總監一直到戰爭結束,胡貝爾後來成為奧地利蓋世太保地區總監。海德裏希的下一個動作就是大肆抓捕反對派人士,保安處辛苦建立的檔案資料派上了用場。國會縱火案以後希特勒迫使總統興登堡簽署了緊急狀態法案,授予警察當局不經司法程序而拘捕犯人的“保護性拘留”權力。德國農工黨、社會黨、天主教人民黨和猶太團體都在抓捕之列,巴伐利亞各地的監獄因此人滿為患。

事實上被海德裏希抓捕的大部分人很快得到釋放。據統計巴伐利亞州太初十三年裏共有16,409人被保護性拘留,其中12,554人得到釋放。海德裏希非常善於利用保護性拘留製造一種恐怖氣氛,使“敵對*分子”不敢輕舉妄動。當時的《巴伐利亞觀察家》報曾對此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每個城鎮鄉村總有一些人突然消失,幾個星期後情緒沮喪、驚魂未定地回到家裏。老百姓聽說這種事情以後受到驚嚇,眾口相傳製造的恐怖氣氛往往言過其實,這樣使異議分子惶惶不可終日,敵對活動於是陷於癱瘓。”海德裏希後來主持蓋世太保以後,將這種方式擴展到德國全境,進而覆蓋德軍占領的歐洲各國。

這種大造聲勢而輕於懲罰的方式也是師承於他的老師,中國社會調查部的老大餘健餘部長。在國內的肅清敵特和反立憲分子的工作中,餘健曾經通過各種方式抓捕了大約三百萬人,其中二百七十多萬人都是在拘留十天後經過各種的審訊(一般不用刑訊逼供)後釋放,但是他們被告知由於他們曾經的言行觸犯了國家法律,雖然不構成犯罪,但是也將記錄在案,希望他們能及時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在這種大規模的抓捕和宣傳下,國內在太初十年後曾經一度抬頭的共和勢力被打壓下去,學校裏的各種激進組織也多數不了了之,學生們也驚訝的發現很多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的老師和師兄們被釋放後往往謹言慎行,再無當日糞土當權者的澎湃。而一個個由國外勢力資助或者指揮國內那些知名的專家學者或者社會名士陰謀顛覆帝國政權,甚至是出賣國家利益來換取國際勢力的支持的證據被一一披露出來,加上當事人的公開審判,讓很多參加這些社團的青年人幡然醒悟,對那些打著共和平等旗號的人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