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鄧,你看看這個。”周仲輔把一份文件和批示遞給他。
“這是,這是元首的批示?”鄧先賢一目十行的看著,他已經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五年了,這份文件他很熟悉,這是中國對於戰爭成果與損耗的一份內參通報,上麵的數據詳實而有效的反應了中國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的付出與獲得。
“對得起,對得住,對得上。”鄧先賢默念著這九字批示,心裏泛起了一陣波瀾,這看似是元首對目前戰爭進展的一種評價,又何嚐不是對如何結束戰爭的最高指示。戰爭誰都可以挑起,但是如何結束必須由勝利者說了算,中國算是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者嗎?作為參戰不算太早的中國,其實在這場戰爭裏算得上參戰範圍最大的一個國家。現在已經由內衛部隊接手的北方(紅俄)戰場,從坎大哈一直打到了亞曆山大港的西征軍,從蘇臘巴亞南下征服整個澳洲大陸和新西蘭、瑙魯、湯加等南太平洋島國的南方戰線,不算在南非登陸作戰的陸戰隊2師和應德國邀請前往法國加來準備登陸英倫作戰的第18集團軍,中國還有一個主力雲集的北美戰場要應付。三線作戰的德國都要自愧不如,中國一共開設了四條主要戰線和兩個小副本,國內僅僅留下兩個集團軍的主力,可謂傾巢出動。
中國國防軍和皇家空軍的戰鬥力已經被一場又一場取勝的戰役,一個又一個倒下的對手所驗證,雖然勝利看似來得輕鬆愉快,但是這麼多條戰線和這麼多場戰役下來,中國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內參顯示中國已經付出了3.5萬億中元的戰爭開支和戰爭損耗,相當於戰前中國兩年多的國內生產總值,直接經濟損失0.89萬億中元,人員傷亡334萬,其中軍人占了289萬,光是陣亡將士就超過了43萬,幾乎是戰前國防軍陸軍的一半人數,當然對比德國、美國、日本等主力國家還有英國、紅俄等已經實際滅亡的國家,中國的損失還不在一個等量級上,但是如此沉重的損失必將對戰後中國的整體國力帶來一定的負麵影響,而且國內的反戰呼聲也開始抬頭,洪述祖接過了病逝的章瘋子的接力棒,成為國內最大的反對派“人民利益聯盟”的領袖,他們在全國發起的和平請*願運動已經造成不少城市的混亂,但是在不違憲的情況下,政務院和國會不好對此進行置評,其實在政府裏關於結束戰爭的思路也已經開始形成氣候,畢竟中國已經得到了比參戰前能想象的更大的戰果,見好就收已經不是少數人的看法了。
中國不可能霸占全世界,至於獲得實際利益,確立世界霸權的任務早已可以宣告完成了,再進行戰爭的目的似乎僅僅是為了徹底摧毀盎格魯薩克遜人的統治地位,還有就是鐵五條那個有史以來最霸道的反擊條款。中國已經做好了一切結束戰爭前應該完成的目標,剩下的事情是如何以維護中國根本利益的方式結束這場耗時6年的世界大戰了。元首之前對此沒有多少態度,除了堅持鐵五條之外,但是現在他的九字批示似乎已經給出了底線,那就是要在獲得與中國付出的犧牲與金錢相對應的利益基礎上,與英美討論和談來結束戰爭。
“德國方麵的態度呢?”周仲輔已經擔任總統職務,政務院總理雖然已經卸任,但是還沒有開國會選舉,所以也就隻好由他兼任,結束戰爭或許就是他在總理位置上做的最後一件大事了。德國作為中國的最大盟友,他們的意見必須得到重視,至於軸心國的其他小弟,除了土耳其的意見需要考慮之外,都可以以德國的意見為主。
“德國早就打不下去了,他們甚至在考慮讓出黑海部分地區,換取我們出兵擔當主力徹底打垮英倫三島的聯軍,不過張總參的意見是目前軍隊不適合繼續增兵歐洲戰場。”鄧先賢已經開始代理總理的部分職能,他也是下一屆總理的熱門人選,和軍方溝通的重任就由這個四川群山裏出來的精明人擔任。
“或許是停戰的時機了。”周仲輔的手放在了美國地圖上,他已經看出了各方利益都在停戰這方麵已經達成了高度一致,現在不是停不停戰的問題而是如何停戰的問題了,而這個恰恰是中國才能決定的,他的手指下壓著的正是中國第六集團軍第22機步師剛剛攻下的最前沿—鹽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