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收兵,會軍營加倍訓練,去吧。”“諾”
收兵回營了。
楊明德領著李玄霸走過了朱雀門,又過了甕城。先前走去。
在京都中軸線北端。東西寬2820米,南北深1492米,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為皇宮,即大內,東西寬1285米,麵積1.92平方公裏。東部為太子東宮,寬833米,西部為服務供應部分及作坊掖庭宮,寬703米。大內部分自南而北分朝區、寢區和苑囿三大部分。朝區為處理國政、舉行大典的辦公區,象征國家政權;寢區是皇帝的住宅,代表家族皇權。朝區正南為宮城正門承天門,是元旦、冬至舉行大朝會等大典之處,比附周代宮殿之“大朝”或“外朝”,門外左右建高大的雙闕,闕外為朝堂。門內正北為朝區主殿太極殿,是皇帝朔望(初一、十五兩日)聽政之處,比附周代宮殿之“中朝”或“日朝”。殿四周有廊廡圍成巨大的宮院,四麵開門,南門為太極門。太極殿一組宮院之東西側建宮內官署,東側為門下省、史館、弘文館等,西側為中書省、舍人院等。太極殿後為宮內第一條東西橫街,是朝區和寢區的分界線。橫街北即寢區,正中為兩儀門,門內即寢區正殿兩儀殿,也由廊廡圍成矩形宮院。此殿是皇帝隔日見群臣聽政之處,比附周代宮殿的“內朝”或“常朝”。兩儀殿東有萬春殿,西有千秋殿,三殿都各有殿門,由廊廡圍成宮院,與兩儀殿並列。兩儀等殿之北為宮中第二條東西橫街,街東端有日華門,街西端有月華門,橫街北即後妃居住的寢宮,大臣等不能進入。此部分正中為正殿甘露殿,殿東有神龍殿,殿西有安仁殿,三殿並列,以甘露殿為主,各有殿門廊廡形成獨立宮院。前後兩列,每列之殿是寢殿的核心,有圍牆封閉,其中兩儀殿和甘露殿性質上近於一般邸宅的前廳和後堂。甘露殿之北即苑囿,有亭台池沼,其北即宮城北牆,有玄武門通向宮外。在朝區門下省、中書省和寢區日華門、月華門之東西外側,還各有若幹宮院,是宮中次要建築。朝寢兩區各主要門殿承天門、太極門、太極殿、兩儀門、兩儀殿、甘露門、甘露殿等南北相重,共同形成全宮的中軸線。
隋帝國建築與國家禮製、民間習俗密切結合,完全可以滿足使用需要,成為穩定的建築體係,外來的建築體係已不能動搖它。隋帝國建築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開朗。隋帝國建築規模宏大,規劃嚴整,隋帝國京都和東都洛陽都修建了規模巨大的宮殿、苑囿、官署,且建築布局也更加規範合理。京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規劃也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京都內的帝王宮殿大興宮極為雄偉,隋帝國的木建築實現了藝術加工與結構造型的統一,屋頂曲線舒展開朗,出簷深遠,線條流暢活潑的鴟吻和疊瓦脊形成了隋唐建築最具魅力的冠冕,而木構部分的鬥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築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整體風格舒展樸實,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