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如一張無形的網罩住本該充滿激情的心靈。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其生活會消極、暗淡,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會嚴重影響到以後的成長。
王響是某重點中學一位高二學生。王響升入高中以後,成績一直都很優秀,但他是總覺得自己在學習上還差得很遠,為了能實現自己的大學夢,他拚命地學習並力求“完美”。然而每當他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學、避世心理,他開始逃學進網吧。最後他告訴母親:“我一點也不喜歡上網,每次沉浸於網絡時心裏就會有犯罪感,即使這樣我也不敢停下來,因為一回到現實生中,我就會感到無盡的壓抑和絕望。”王響也由於心理極度抑鬱而導致休學。
對於朝氣蓬勃的青少年來說,抑鬱心理的破壞性是極其嚴重的。處於抑鬱情緒狀態下的青少年,經常生活在焦慮的心境中,內心孤獨卻不願向同學和老師傾訴;在學習上,經常精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因此,青少年一定要科學的認識抑鬱,並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去防治,懷著一顆戰無不勝的心去麵對風雨青春。
抑鬱心理趕走了屬於你的快樂
身為初中生的劉浩,一升入初三就開始情緒不穩,煩躁易怒,經常和父母爭吵,故意和父母作對,自我控製能力明顯比以前差。近段時間以來還出現情緒低落,失眠,不願出門,不願說話,食欲差,消瘦,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的情況。同時還伴有愉快感缺失,興趣減退,對以前特別感興趣的活動也提不起興趣,語言、思維及運動遲緩,擔心自己將來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對不起父母,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覺得自己是家人的負擔。
其實,劉浩的這種情況就屬於明顯的心理抑鬱。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一些青少年可能還會說:“青少年怎麼可能得抑鬱症呢?”事實上,抑鬱心理已經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形勢向青少年們撲來了。那麼,青少年產生抑鬱的原因究竟在哪裏呢?
1.家庭原因。家長的極端教育與青少年抑鬱性格的產生有著較大的關係。在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表率。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孩子。然而有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前途,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走極端。一種情況是,父母對孩子長期嬌慣,過於溺愛,在生活上他們是孩子的“保姆”,讓孩子始終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由於這種“小皇帝”式的家庭生活的影響,等到入學以後,其適應能力、人際交往等能力相對較差。另一情況,在學習上父母是孩子的“監督官”,不時“關心”孩子的成績。這種專製的家庭教育方式,常使他們的孩子在生活上成為無能者,在學習上則總是害怕失敗,使他們不敢表現自己,從而使心理和性格都受到壓抑,逐漸變得憂愁、抑鬱。
2.自身原因。首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還很不完善,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往往是片麵的。青少年們在腦海中往往存在著許多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一旦幻想和現實發生矛盾,便會產生挫折感。由於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就容易變得憂慮和苦悶。以學習為例,很多學生盲目自信,但稍遇挫折就又盲目自卑。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使得青少年感到無法控製自己而產生焦慮與恐懼,從而產生自我封閉的抑鬱心理。另一方麵是青少年達不到既定目標所產生的失敗感,這是他們陷入抑鬱的重要原因。理想是青少年學習的動力之一,但青少年在學習中往往對自己期望過高,不能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加之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上還不成熟,正確的人生觀還沒形成,因此他們在學習中很容易因失敗而感到苦悶和彷徨,產生自我無能感,陷入自輕、自賤的抑鬱情緒中。最後一點是自尊心的喪失。一些自尊心喪失的青少年,在大部分時間內憂愁傷感,害怕參加活動,害怕遭到別人拒絕,他們感到沒有人愛他們,孤獨,無助,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