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黨為公、忠誠無私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可貴品格。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忠誠無私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沒有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回顧曆史,革命先輩的人生之路不僅寫滿了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堅定意誌,同時也寫滿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們黨正麵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等重大考驗。作為黨的一分子,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自覺強化黨的意識,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忠誠無私的品格發揚光大。領導幹部尤其要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忠實地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鬥。
思與悟
對黨、對階級、對革命事業的忠誠,是共產黨人黨性的集中反映和最高體現。對照方誌敏烈士“舍棄一切都不舍棄黨、舍棄階級、舍棄革命事業”的堅強黨性,已毋須再冒坐牢殺頭危險的我們,又該如何體現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延伸閱讀
一封未完成的革命遺書
“我不幸被反革命所仇視,陷我於獄,致我於死,可惜革命工作未完成,那一生責任沒有盡到,雖死也不瞑目。凡我同誌,切莫忘記這一不共戴天之仇,尤須共同昭雪……”
這是一封未完成的革命遺書,遺書的作者是銅鼓農民運動先驅李建康。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後,銅鼓的革命形勢發生變化,國民黨反動派控製了縣城,反革命勢力死灰複燃,對共產黨人虎視眈眈。當時的縣長伍世覺因為傾向革命而被國民黨當局撤職軟禁,替而代之的是反動分子羅運甓。同年10月中旬,羅運甓假借伍世覺的名義將李建康等人騙至銅鼓縣城逮捕,關押在位於南昌城西的“懲治共匪委員會”監獄內,脅迫他下令解散農民自衛軍,遭到李建康嚴辭拒絕。
1928年8月15日午後時分,在那間專門關押銅鼓籍革命者的牢房裏,七八位戰友一起揮筆寫遺囑,其中一人便是李建康。考慮到這是寫給後人的,對後人要有所裨益,於是他正襟危坐、不慌不忙、字斟句酌,把它當作戰鬥檄文來寫。然而時不待人,下午3時20分,在他還沒有寫完幾句話的時候,劊子手已撲進牢房把他拽了出去……
李建康英勇犧牲了。然而他留下的這封未完成的遺書,卻成為激勵革命者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的戰鬥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