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共產黨宣言》的產生(3)(1 / 3)

剩餘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又一塊理論基石。在《宣言》發表前,馬克思和恩格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研究人類社會的經濟現象特別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現象,批判地繼承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的研究成果中的科學因素,收集和研究了關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的大量文獻和資料,深入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揭示了它的真實運動過程。基本上創立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初步闡述了剩餘價值的思想。在《神聖家族》中,馬克思闡明了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思想。他指出:在直接的物質生產領域中,某物品是否應當生產的問題即物品的價值問題的解決,本質上取決於生產該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因為社會是否有時間來實現真正人類的發展,就是以這種時間的多寡為轉移的。1847年,在《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批判了蒲魯東在《貧困的哲學》一書中所宣揚的改良主義經濟觀點,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科學地規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確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出發點是一定的社會生產關係。馬克思依據生產關係由生產力決定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的觀點,論證了經濟範疇的曆史性,科學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經濟範疇,從根本上否定了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視為永恒的自然形態,並把反映這一關係的經濟範疇視為永恒範疇的資產階級經濟學,開始了政治經濟學中的變革。馬克思論述了資本主義的一般特征,它的曆史道路、產生的前提、發展的形式和趨勢,分析了價值、貨幣、利潤、地租、工資以及競爭、壟斷等重要範疇。馬克思還在利潤形態上考察了剩餘價值,明確了剩餘價值從哪裏產生的問題。針對蒲魯東否認勞動力是商品的觀點。馬克思指出:“勞動(指‘勞動力’而言,當時馬克思尚未使用‘勞動力’這一概念———引者注)本身就是商品,它是作為商品由生產勞動這種商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來衡量的。”馬克思認為,指出勞動力是商品這一事實,能夠把資本主義“經濟關係赤裸裸地揭露,把資產階級最大的秘密戳穿。”當然,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當時尚處在形成過程中,因而對於剩餘價值的產生還沒能作出科學的說明,但為後來的科學說明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後來在回顧自己的理論形成過程時曾說,在《哲學的貧困》中“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東西,經過20年的研究之後,變成了理論,在《資本論》中得到了發揮”。1847年12月,馬克思在布魯塞爾給德國工人協會發表的《雇傭勞動與資本》的演說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進一步闡明了剩餘價值的思想。馬克思指出:“工人拿自己的勞動力換到生活資料,而資本家拿他的生活資料換到勞動,即工人的生產活動,亦即創造力量。工人通過這種創造力量不僅能補償工人所消費的東西,並且還使積累起來的勞動具有比以前更大的價值”。盡管馬克思的完整的剩餘價值理論是在19世紀50年代末才建立起來的,但馬克思的分析表明,他當時不僅知道了剩餘價值是從哪裏產生的,而且知道了它是如何產生的。在這些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指明生產關係是隨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每一種生產關係是暫時地存在於曆史的一定階段。這樣,他們就科學地闡明了生產方式及與之相應的生產關係的發展變化是遵循著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經濟規律的。這些思想後來在《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

在19世紀30~40年代,歐洲流行著包括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空想社會主義雖然對資本主義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自己的積極主張,但不能說明資本主義的本質,不能科學地揭示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不能為無產階級指明解放的道路。至於形形色色的假社會主義,更是嚴重地妨礙著工人運動的發展。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實踐呼喚著革命理論的指導。為了適應無產階級鬥爭的需要,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批判地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1.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曆史地位及其曆史使命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處於什麼地位,它的曆史使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47頁。是什麼?在《宣言》發表之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充分研究資本主義以及無產階級狀況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問題不在於目前某個無產者或者甚至整個無產階級把什麼看做自己的目的。問題在於究竟什麼是無產階級,無產階級由於其本身的存在必然在曆史上有些什麼作為”。在《神聖家族》一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對無產階級的汙蔑,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係和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指出,無產階級不僅是由於貧困,而且也由於大工業的嚴酷鍛煉,使它能夠而且必須自己解放自己。無產者與私有者是私有製社會的兩個對立麵,“在整個對立的範圍內,私有者是保守的方麵,無產階級是破壞的方麵。從前者產生保持對立的行動,從後者則產生消滅對立的行動”。“無產階級執行著雇傭勞動因替別人生產財富、替自己生產貧困而給自己作出的判決,同樣地,它也執行著私有製因產生無產階級而給自己作出的判決。無產階級在獲得勝利之後,無論怎樣都不會成為社會的絕對方麵,因為它隻有消滅自己本身和自己的對立麵才能獲得勝利。”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進一步論述了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和曆史使命。他們認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必須承擔社會的一切重負,而不能享受社會的福利,它被排斥於社會之外,因而不得不同其他一切階級發生最激烈的對立;這種階級形成全體社會成員中的大多數,從這個階級中產生出必須實行徹底革命的意識,即共產主義的意識”。“無產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個性,就應當消滅他們至今麵臨的生存條件,消滅這個同時也是整個迄今為止的社會的生存條件,即消滅勞動。”也就是說,無產階級要實現自身的解放,就必須消滅雇傭勞動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