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共產黨宣言》有關問題研究(1)(1 / 3)

一、資本主義再認識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得出的結論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們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也明確指出:“《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製必然滅亡。”然而,160年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事實告訴我們,資本主義不但沒有滅亡,而且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我們看到的資本主義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相反,一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發展並不理想,有的甚至放棄了社會主義製度。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馬克思主義還靈不靈?馬克思主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裏至少有兩個問題需要搞清楚:一是資本主義為什麼會蓬勃發展;二是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到底說明了什麼。

(一)當代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國家的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現在全世界50多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中,西方發達國家占3/4,其中美國近15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3弱。除了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給發達國家帶來範圍較大、時間較長的經濟危機外,二戰後的經濟危機主要表現為結構性危機,表現為經濟增長緩慢。過去那種使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使社會生產倒退若幹年的周期性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基本上沒有出現。可以借用《共產黨宣言》的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代發達國家“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原因。

1.科技革命的推動

當代發達國家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首先是科技革命的推動。科學技術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總稱。它是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一定時期的量的積累的必然結果。科學革命是指科學基本原理的重大發現和新的科學理論的建立。它標誌著人類認識世界能力的極大提高。技術革命是指生產技術上的重大變革,它標誌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極大提高。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類社會發展相繼經曆的幾個時代———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都是由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決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為主要標誌的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方興未艾。

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對生產力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一,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促進了生產工具的發展,實現了從機械化到自動化的轉變。其二,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勞動對象發生了巨大變化。勞動對象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自然資源;一種是經過勞動加工過的原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後一種勞動對象越來越多,人工合成材料不斷出現。勞動對象的變化對於提高產品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三,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勞動者的素質大大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科學化要求勞動者具備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高科技要求高素質的勞動者。一般說來,現代企業的勞動者都受過專業知識的培訓。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後受高等教育的人將會越來越多。其四,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企業可以通過電視監控、電話、網絡傳輸等手段對本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管理;也可以了解國內外信息,對市場作出科學預測,等等。這樣,企業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對產業結構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是工業部門內部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工業部門逐漸萎縮,新興工業部門迅速發展。美國的微電子工業以及與其相關的信息行業增長率遠遠超過其他產業的增長率。二是三大產業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與此同時,新的科學技術革命還使某些傳統的產業得到改造,獲得了新的生命,如汽車工業、農業、畜牧業等。目前,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50%以上。信息產業已成為目前的主導產業。

與產業結構的變化相適應,勞動者的就業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第二產業的就業人數不斷下降,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不斷上升。

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使城鄉差別、工農差別以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逐漸消失。

2.生產關係的調整

當代發達國家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生產關係的調整。這種調整是多方麵的。

(1)所有製結構的調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國家的所有製結構發生了變化,普遍實行了以私有製為主體的多種所有製形式。大體說來,有如下五種所有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