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劉伯高的《政府公共輿論管理》一書,是在其博士論文《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研究——構建和諧社會目標下政府公共輿論引導方式轉換》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對什麼是輿論,什麼是公共輿論,輿論及公共輿論要不要管理,誰來管理,如何或怎樣管理,在這個問題上國外發達國家有哪些經驗值得學習借鑒,以及怎樣學習借鑒等問題,做了較為深入而係統的思考研究,在這本書的寫作出版之前,還確實屬於鮮見。從這個意義上說,該書的麵世恰逢其時,對該領域的研究開了一個好頭,具有開拓性的價值與意義。為師的我當然為他而感到高興並表示祝賀。

一篇好的學位論文往往是師生“共謀”的產物,其中主要是論者主觀努力的結果。在攻讀博士學位之前,伯高就長期在蘇州市委宣傳部及社會科學聯合會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相關工作經驗,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其工作經曆和經驗進行認真總結和理論升華的過程。可以說伯高是帶著問題來讀書與研究的,立意在該領域走出一條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道路來。但由於公共輿論及其管理問題實在太敏感,太複雜了,以至於在論文開題時,學位點上的導師們難免存在一些意見分歧與擔心,認為這個論題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寫得不好,政治層麵和學術層麵都不好交代,兩麵受氣。其實,導師們的一些謹慎的意見和建議是能夠成立的,也是有益的。然而,伯高還是憑著他的理論勇氣與執著,勤奮與刻苦,一次次的深入討論,深更半夜的電話設問與論辯,證明著他選題的可行性與研究的進展程度。在寫作過程中,他克服了涉及學科多,相關文獻少,駕馭難度大等困難,如期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獲得一致通過。他享受著辛勤筆耕後的收獲與喜悅。

輿論、公共輿論,是社會公共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盧梭曾把它說成是人民“心中的法律”。伍德羅·威爾遜則喻之為“帝王的寶座”。輿論、公共輿論,也是一種公共事務,對輿論、公共輿論加強管理,也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政府曆來都非常重視,當然我國政府也不能例外。問題在於,如何根據時代及其發展變化的要求,政府對公共輿論進行有理、有節、有力、有效、有利、有益的管理。本書對此做了較為深入係統的研究。在界說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作者著力探究了三個主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一,是如何維護公眾的輿論權,這是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問題;其二,是如何對公共輿論進行適度幹預,這是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的有限性或邊界問題;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兩者基礎上,正確引導公共輿論,這是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的價值取向問題。最後,在我國,加強和完善政府公共輿論管理,旨在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由此可見,研究政府公共輿論管理,不僅僅是政治學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需要,而且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深入發展的呼喚!

本書對公共輿論管理這個具有鮮明政治性色彩的問題作出了較為深刻的學術性闡釋,對於黨政輿論管理工作部門,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政治學、行政學、公共管理學、新聞傳播學以及公共輿論學等專業的老師、學生具有閱讀參考價值。

當然,政府公共輿論管理是一項係統工程,無論是在其理論方麵還是在實踐方麵,無論是在政治方麵還是在學術方麵,都還有很大的餘地和空間,還需要我們繼續不斷地展開深化和細化研究。該書的出版,正值盛暑之際,我們期待著人們能熱切關注,並以此為起點和生長點,出更多、更新、更好、更高的研究成果,使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的研究做到可持續發展!

(作者: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8.7.26於蘇州工業園區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