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輯 職業·職銜(1 / 3)

建築業的由來

北京是帝都,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種工程,在京城也有很多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員。

魯班是建築行業的祖師爺,他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曾經有許多發明創造,相傳雲梯、斧子、鏟、刨等都是由他發明。磚匠、瓦匠、木匠、石匠、油匠們都把魯班尊為祖師爺。

絛帶業的由來

絛帶業在老北京一直興旺發達,各種大小店號在京城隨處可見,其製品主要是服裝和器具上使用的絲編的帶子或繩子,是當時京師官宦士紳或商賈的必需品。小說裏著名的神話人物哪吒被尊為此行業的祖師爺。在小說《封神演義》中講,龍王三太子前來捉拿哪吒,後被哪吒擒住,將其筋抽去,做了一條龍筋絛給自己的父親束甲。從事絛帶業的人就把龍筋絛附會為絛帶,於是哪吒便成為了本行業的祖師爺。

在老北京曾建有一座哪吒廟,每年陰曆三月十五,絛帶業的商人都要到哪吒廟祭祀哪吒。

理發業的由來

在清朝以前漢人是不剃頭的,直到清軍入關強迫漢人剃頭才出現了理發業。理發業以前稱剃頭業、整容業。民國以後剪去頭發才通稱理發,但仍有很多人稱其為剃頭。

據傳理發業的祖師爺是一個姓羅的窮道士,名字已經無從考證,我們暫且稱其為羅公。據說當年雍正皇帝患了嚴重的頭瘡病,太監每次為雍正梳理頭發的時候總是感到棘手,常遭訓斥、挨打,甚至還要被殺頭。後來雍正又從民間找了很多梳頭匠進宮伺候,但也都一樣被處死或發配。京城很多剃頭業、整容業的人都很害怕,有的出逃,有的甚至改行了。

羅公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就毛遂自薦,主動報名進宮給雍正皇帝梳頭。羅公梳頭,雍正感覺很舒服,不疼不癢,頭瘡也慢慢痊愈,就這樣羅公救了京城的剃頭業。後來羅公羽化在白雲觀,被敕封為“恰淡守真人”,就葬於白雲觀。剃頭業便把羅公供奉為祖師爺,定期要到白雲觀祭拜羅公。

民國時期,張勳複辟,假發在京城風行一時。因為假發業跟理發業相似,所以假發業也把羅公供奉為祖師爺。

酸梅湯業的由來

舊時的北京,那些販賣酸梅湯的人都供奉酸梅湯的發明者朱元璋為祖師爺。

元末,以賣烏梅為生的朱元璋,到襄陽去賣烏梅時,正趕上湖北荊襄一帶瘟疫流行。朱元璋被傳染上瘟疫,病倒在了旅店裏。當朱元璋去旅店庫房取烏梅,聞到了烏梅的酸氣時,立即感覺精神了許多。然後朱元璋又煮了些烏梅汁來喝,病竟然好了。朱元璋知道烏梅汁可以治病後便廣為宣傳進行銷售,迅速富裕起來,為日後起兵反元奠定了基礎。民國時期,很多專門賣酸梅湯的小店裏都供奉朱元璋並定期祭拜。

股票業的由來

股票業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曆史。股票的種類可謂五花八門。這些股票名稱不同,形成和權益各異,按股東權利分類,股票可分為普通股、優先股和後配股。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它包括: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是一種綜合權利。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決定了其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可以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不是債權債務的關係。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股份製和股票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老板的由來

早在17世紀初,荷蘭、印度的殖民主義者就開始在今天的紐約市建立貿易站,他們低價買下了大片土地,而後又轉手倒賣給享有采地權的地主們。

不少荷蘭殖民主義者為了賺更多的錢幹脆在紐約市定居下來,他們修建房屋,經營農場,從事貿易,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荷蘭人將領隊的人稱為“戶主”,而後稱做“監工”,後來又改稱為“監督徒弟的工人師傅”。

一些殖民主義者為此議論紛紛:

“這個名稱實在是太長了,叫起來不太方便!”

“就是嘛,應該短些才好。”

“還是叫‘上司’吧。”

“不,我看叫‘老板’更好!”

經過一番議論,大家一致同意叫“老板”,“老板”一詞,也就很快地叫開了。

護士的由來

英國的南丁格爾是世界上第一個職業護士,她同時也是培養出世界上第一批職業護士的人。

心地善良、性格堅強的佛南丁格爾出身於英國一個富有家庭,她天性聰慧,敏而好學,通曉文學藝術,能說三種外語。1837年,17歲的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以後,即將走上社會。麵對生活和職業的選擇,她毅然放棄了出入宮廷、出國旅行及其他優越的職業,而對到醫院護理病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在當時的醫院裏還沒有專職的護理人員,病人需要照料時,隻能臨時雇傭一些目不識丁的老太太,結果不少病人由於不能得到完善的護理而死亡。

南丁格爾斯看到這種狀況,決心把自己終身獻給護理事業,以自己的熱忱和技術為患者減輕痛苦。1854年,通過她的不懈努力,擔任了一個療養院的主管人。在那裏,她開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招收了一批有文化的姑娘。就在這一年,克裏米亞戰爭爆發,南丁格爾帶領38名初步學會護理技能的護士奔赴前線,協助醫生挽救了許多傷病員的生命。

南丁格爾在克裏米亞戰爭前線做了長期緊張的搶救工作,最終導致她積勞成疾,受寒入骨,成了終身殘廢。但她以頑強的意誌在病床上工作了53年,寫下了大量的護理學專著,並用人們為表彰她而敬贈的錢建造了一家醫院和一所護士學校。

老師的由來

在我國西周時期的金文中最早出現教師的稱謂,稱為“師氏”,簡稱“師”,係教國子監的官員。原來是商、周軍隊的組織單位。西周的統治者為培養善戰的貴族弟子,開辦了“國學”,由高級軍官“師氏”任教。

由於“師”是傳授知識的,而“教”又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而使“教師”一詞成為了“傳道授業解惑”者的美稱。

“師”這個字該作何解釋呢?我國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其所著的《說文解字》中這樣說:“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意思就是,“師”這個字,就是人們對那些“教人們懂得道理的人”的稱呼。教師一般指直接從事教育工作或其他傳授知識技術的人,也用來泛指在其他方麵值得學習的人。從史書中看,師傅、師長、先生等稱謂在先秦時期就有,一直沿用至今。至於“老師”原是對年輩最高學者的稱呼,著名曆史學家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當中的“孟子荀卿列傳”裏說:“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就習慣地把“老”和“師”並稱,逐漸地就不再管年齡的大小,一概稱教師為老師了。“老”字在這裏表明了一種尊敬的意思。

秘書的由來

“秘書”一詞起源於我國古代,是掌管典籍或起草文書的官。我國漢代的封建政權便設有秘書監、秘書郎,三國魏有秘書令、秘書丞,可見“秘書”一詞出現早於“書記”。然而,在當時秘書並不是一個官名,隻有在秘書後綴上“令、監、丞、郎”等才算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書省”,這是南朝梁設的官署,是行政機關,雖有秘書之名,卻無現在秘書之義。明清不設此官署,也沒有“秘書”的職稱。清代各衙署設文案,一般稱“師爺”不稱“秘書”。民國時,大多數的行政機關都開始設秘書,可見秘書在我國官製史上還年輕。

“秘書”一詞原來是指皇家秘密的藏書。東漢桓帝時開始設秘書監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國家的圖書館長,年俸有六百石。其實所謂的“秘書長”漢初叫“長史”,後來叫“中書侍郎”、“翰林學士”等。幕僚中的“記實”、地方官府的“主薄”,都相當於秘書。

商人的由來

“商人”一詞是怎麼來的呢?這裏麵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許多年前,黃河下遊居住著一個古老的部落,他們的祖先叫契。由於契在幫助禹治水時有功,被封為商。這便是古代的商族。契的後代王亥足智多謀,很有生意頭腦,經常率領很多奴隸,駕著牛車到黃河北岸去做買賣。一天,王亥在販運貨物途中,遭到了狄族易氏的突然襲擊,狄族易氏搶走了王亥的貨物和隨從的奴隸,並殺死了他。王亥有個兒子叫甲微,聽到父親被害的消息後,便興兵伐易。最後終於將易氏消滅了,商的勢力也從此擴展到易水流域。到了孫湯,商族已經有了十分發達的手工業,特別是紡織業,花色品種優於其他各族。孫湯為了削弱夏的國力,便組織婦女織布紡紗,換取夏的糧食和財富,把貿易作為政治鬥爭的武器,最後滅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農業繁盛,手工業等也非常發達。

後來,商朝被周朝所滅,過慣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貴族,境遇每況愈下。商族人為了使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便紛紛重操舊業,到各處去跑買賣。時間一長,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個概念,即跑買賣的人都是商族人。後來,逐漸去掉了“族”字,簡稱為商人了。這個稱呼一直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