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冷戰後墨美關係中的環境問題(2)(2 / 2)

但是,問題的複雜性在於,保護環境是目前國際社會的大趨勢,將環保措施納入到國際貿易的目標和規則中,日益得到廣大消費者的支持和認同,環保市場的興起和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相反,任何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浪費資源的行為,都將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綠色壁壘”被披上保護環境的外衣,似乎代表了曆史發展的大趨勢,其遏製墨西哥貿易和經濟發展的用心被掩蓋起來。發展中國家的自由貿易卻被指責為繼續汙染和破壞環境的元凶,其應被同情的不利貿易地位往往被人遺忘。這決定了在貿易與環境爭論中發達國家處於主動地位,發展中國家隻能被動應付。

可見,美國與墨西哥在貿易與環境問題上的分歧是一個矛盾的複合體,應該受到譴責的反而被同情,應該同情的卻受到譴責。這正是國際經濟舊秩序在貿易與環境問題上的反映,也是國際經濟舊秩序繼續存在所必然出現的反常現象。由此,我們就不難看出,貿易與環境問題實質上就是如何改變舊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問題。

現在墨美兩國政府,特別是有關的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區域組織(如北美自由貿易區)都在進行努力,希望能夠協調墨美雙方在貿易與環境問題上的矛盾。但是成效不是很理想。這必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第三節墨美環境意識的變革

“千年前,人類為爭奪土地而戰鬥;現在,人類為獲取石油而鬥爭;而在未來,人類將為得到水源而竭盡全力。”墨西哥自然保護區全國委員會在宣傳冊上發出這樣的預言。目前,墨政府把水資源問題視作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保護環境資源是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墨西哥的邊境地區的環境特別是水資源,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害。主要的威脅來自汙染、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和不適當的旅遊方式。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墨西哥2004年出台的《國家水法》,對確定資源區的價值、管理水資源和森林以及合理使用水資源都有明文規定。同年11月,泛美《濕地公約》成員國會議在墨西哥召開,會上達成了美洲國家攜手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共識。墨西哥自然保護區全國委員會作為環境部的下屬機構,集中力量為環境保護開展工作,建立了應對水質汙染的有效的反應機製和警報係統。墨西哥的國家空氣質量信息係統計劃也於20世紀90年代投入使用,截至此時期共耗資1.06億比索(約合9300萬美元),已在墨西哥11個城市建立了觀測站,其中包括首都墨西哥城、主要工業城市蒙特雷及與美國交界的蒂華納。

在對外關係中,墨西哥進一步加強與美國相互之間在環保問題上的合作,雙方在環境意識上都有合作性的變革。但它們之間的分歧與矛盾仍然存在。目前,客觀地說,美國加強環保意識有兩方麵的動機。一是出於全球環境保護的考慮,環境問題的全球化使得美國等發達國家意識到,僅僅在本國建立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還不夠,還需要世界各國共同來參與環境保護,因此利用貿易的有效手段對那些損害環境的行為加以製裁;美國的另一個動機則是,利用較高的環保標準,對墨西哥那些因環境成本尚未內在化而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品進行貿易限製創造可能,能“合法”地保護本國的劣勢產業與產品。

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對環保標準並不像美國那般熱衷,主要原因也有兩方麵。一是,由於墨美兩國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不同,對汙染的“吸納能力”以及兩國民眾對汙染的“容忍程度”各有差別,加上工業化程度低,墨西哥許多地區的汙染程度比美國要低,它們不認為有必要製定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看來是必須的,與氣體或水排放、噪音控製相關的標準;二是,與美國在初創時期一樣,由於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階段,對於墨西哥來說,用有限的資金、資源發展經濟、改善國家落後的狀況顯然比投入見效較慢的環境建設實際得多,它們更願意在經濟實力殷實之後進行環境治理,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1990年以來在與美、加的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環境規則的製定和實施都得到了加強,產生的積極環境效應是明顯的。至於墨西哥是否成為“汙染天堂”,由於墨西哥不斷強化環境規則並予以嚴格實施,不存在墨西哥放鬆環境規則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問題,研究報告也沒有美、加投資流向墨西哥汙染部門的證據和趨勢。美國和墨西哥在要求各自企業應該達到的環保標準的差異是很大的。也正是由於這種差距,使得墨美環境標準暫時難以統一,造成環境意識上的分歧。然而,從主權國家的利益出發,墨美間在生態環境意識上發生了變革,體現在地理政治關注、生態威脅關注和國家主權關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