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2 / 2)

(三)多辦利民之事,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代表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十分具體地落實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需要上來,真正做到關心群眾疾苦,多辦利民之事,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事求是地講,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多年以來,我國廣大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確實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但人民群眾並不滿足現狀,對其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的新的需求。

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從物質生活方麵來講:

一是人民群眾要求向更加寬裕的小康生活邁進。主要表現在要進一步提高吃穿用的消費質量,優化消費結構,增加服務性消費;增加居民住房麵積,改善住房條件,優化居住環境;使更多的計算機、轎車進入千家萬戶;提高電話普及率,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通信設施;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改善居民消費和生活環境,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加強勞動保護,建立良好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廣大人民群眾的收入也要不斷增加,到本世紀中葉富裕程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二是實現各地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由於基礎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差異,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正存在著下列一些問題:如仍有部分地區尚未擺脫貧困,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仍有3000萬;在經濟發展中,各類社會成員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收入差距,有的甚至出現了貧富懸殊現象;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還存著較大的差距;社會還存在低收入者和下崗再就業職工,社會保障製度還沒有進一步完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問題還沒有很好的給予解決。所以,實現各地區、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第二,從文化生活方麵來講:進入新世紀以後,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

一是要求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在我國基本進入小康社會以後,由於受到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和就業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城鄉廣大居民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希望能發展各類教育,以獲得更多更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二是要求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人們在文娛活動的支出也與日俱增,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選擇。

三是要求提供一個良好的精神生活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以利於人們開展各項文化娛樂活動。

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不斷增長的需要,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身利益,在落實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體工作中,近年來我們黨和政府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從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幫助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具體來講,重點做了下麵八個方麵的工作:

1.狠抓擴大就業的工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改革高速發展時期,就業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我們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多方采取措施,大力拓寬就業渠道,積極擴大就業規模,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