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件小事情,從現代城市的發展來看就反映了先進理念產生的積極作用。德國人口不多,但是城市管理很先進;交通管理很規範,這和地下車庫有密切關係,車是有序停的,這對整個交通的有序管理是有幫助的。以小見大,電話線的設計對於城市的建設,對城市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公共信息和個人信息的保密,都是有關聯的。在城市建設的“先進性”方麵,大家都了解法國巴黎五、六百年前建的下水道直到今天仍在發揮作用。所以我們今天談到城市創新和發展,應當看到和發達國家比起來可能還是差在觀念的創新上。應當老老實實地承認這種差距,才可能把我們今天的工作做好,把相關的政策設計好。
今天大家較多談到信息化,與此相關的“數字化城市”問題,似乎涉及並不多。城市數字化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實現城市數字化我們做得不是很好。北京街頭許多“數字北京”的設施,奧運會前很熱鬧了一陣,可現在有幾個在工作?還有北京街頭的信息亭,花了納稅人很多錢,現在還有幾個真正在使用?我同樣舉一個德國的例子。由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德國街頭的一些老式公用電話亭已經沒有人打電話了。但是,這些公共電話亭還在,人們把它變成小書亭,你拿一本書去,就可以從那兒拿一本書走,這是不是創新呢?是不是對“數字化城市”的一種理解呢?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盤古大廈巨大的電子顯示屏顯示的信息有什麼用呢?我們在這方麵花了納稅人不少的錢,但是效果並不好。
前兩天,《環球時報》登了一篇文章談我國手機保密的問題。因為現在手機非常方便,大家都喜歡用手機。文章從軍事保密的角度講,手機現在更新得很快,現在軍事係統裏麵知道保密是怎麼回事的人都搶著更新手機。可是他們也許不知道,現在手機先進到什麼程度?哪怕不開機,隻要你手機帶到現場了,現場上有什麼信息“第三方”肯定就能知道。這或許是個需要普及的常識,要加強軍事角度的保密觀念。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今天會上談到的城市未來的發展問題,其實也是從公共安全的角度,要高度重視國家的信息安全問題,同時也要重視個人信息安全的保障問題。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我覺得是城市創新和發展不能忽視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德國就有討論。德國的國家安全部門認為,如果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可以在不告知的情況下,通過保密技術把公民個人的電腦信息“調”出來。這種說法和做法,遭到了德國廣大公眾的強烈反對。我們從發展中國家的立場來看,從當前世界地緣政治和國際政治的角度講,國家製度是必須存在的,全球化並不是把國家的概念都搞沒了。在城市中鋪天蓋地的信息裏麵,如何既保障維護國家的信息安全,同時尊重和維護公民的個人隱私信息?這對於城市化發展和創新十分重要,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例如現在許多公共場所安裝了監控探頭,一方麵這是保護公民的安全,因為一旦發生什麼事情,通過監控探頭讓壞人“跑不了”。但是另一個方麵,這種探頭裝置也會侵犯個人隱私。
王忠明:我覺得城市管理創新或者是某方麵的創新,就目前來講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關鍵在於如何克服體製冷漠。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重的,我們喊創新都不是新話題,也有很多成效。但是生活在一個城市裏創新的成果最終要體現為讓每一個住在這個城市裏的人或者是來這個城市的人都能感到溫馨,都能感到有一種尊嚴。如果這麼一種尺度,我們天天在北京待著,你感覺到這個了嗎?你感覺到我們真正的以人為本了嗎?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情景,城管人員追著擺攤的,果品倒得滿地都是,甚至還追上去把人按倒在地,這種場麵多麼悲慘?每個人都是要有生存權、發展權,這種規範本身就需要創新。在這個人口已經非常超量的城市裏麵怎麼解決人多帶來的麻煩?同時又開發人多所應有的一些內在好處?這難道不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嗎?為什麼香港最繁華的地區也有安全問題,但照樣是熙熙攘攘的商攤,買者和賣者都相處得很融洽,這種場麵為什麼不能在首都有所體現呢?經濟學非常尊重需求,哪裏有需求就應該努力實現。經常看到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有人拿著擦車布晃動,擦一個車就是五塊錢、十塊錢,賺的都是要命錢。但是照樣有人去擦,他們在找滿足需求的方式,這不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市場經濟精神嗎?這是人民大眾當中自然而然表達出來的願望。當然你要注意場麵、場景,怎麼安全,怎麼能夠不擾民,這是另外一個問題。這恰恰是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