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馬鴻逵令馬光宗限7月2日到達石溝驛,3日到惠安堡,4日拂曉前解韋州之圍。馬光宗奉令後,率部由金積縣、吳忠堡等地分別出發,於7月2日夜12點到石溝驛集中。3日早5時,召集營以上軍官,下達解圍任務,並令以騎兵第二團為前衛,其餘為本隊,開始向惠安堡前進。

部隊到白塔水時,偵悉惠安堡已被紅軍占領。這天上午,馬光宗以電話向馬鴻逵彙報情況,馬鴻逵指示要先擊退惠安堡的紅軍,再去解圍,或者繞道前進。馬光宗認為惠安堡有堅固的碉堡,不可進犯,也不宜久纏,還是繞道前進的好,當時,馬鴻逵未作決定,即說:“待研究後再給話。”直到下午4時馬鴻逵電話通知,決定繞道前進,並說:“須要注意紅軍的夜襲。”

下午6時,部隊從白塔水出發,取道小煤山向韋州方麵前進。4日晨天未明時到達十裏墩,即下馬徒步,向韋州進撲。當時,紅軍在韋州東南關一帶,馬部騎二團的二、三2營和一團的一營,即向東關進撲,三團為預備隊,一團的二營向東南包圍,四團的三營向北關包圍,保安隊在塘房梁戒備,掩護騎兵後衛,防備紅軍襲擊,共出了5個營。到達時,紅軍尚未發覺,正在向韋州進行攻擊,既發現寧夏援兵到來,遂轉回方向迎擊,韋州之圍乃解。

當韋州被圍後,29日,蔣介石派飛機曾在東關投彈轟炸。30日拂曉,有紅軍2000餘人猛烈攻城,並架雲梯上城,被機槍掃射,即退到南關民房隱蔽。7月1日又攻城,守兵死亡3名。

當圍攻緊張之際,馬鴻逵為避免消息泄漏,用阿拉伯語在電話中通知守軍說:“4日早晨在十裏墩望見大火,就是援軍到了。”守軍果然在4日的早晨看見十裏墩起火,即向城外紅軍射擊,打到下午2時,紅軍撤退。此時電線破壞,城內沒有無線電。馬鴻逵即派參謀長馬光天於4日坐戰鬥機到韋州上空偵察,並在東關一帶投彈掃射,並偵悉紅軍退到紅城水一帶,騎兵正在一麵尾追,一麵作工事,以防紅軍反擊。當時,據偵察報告,紅軍在撤退中也曾構築工事,有準備反擊的情況。

此次馬部在韋州戰役中,死亡營副馬玉清1人,傷亡士兵20餘人、壯丁10餘人。紅軍也傷亡幾人,被俘50~60人。

紅城水之役

在韋州解圍以後,馬鴻逵令馬光宗即行撤回。原駐守軍及地方反動士紳等,均感恐慌,出麵挽留說:“你們走我們也走哩!”馬光宗即率部在韋州以西的山梁上停留未動,並派騎二團團副馬紹祖到石溝驛在電話上向馬鴻逵報告韋州軍紳堅決挽留的情況。馬鴻逵指示說:“(1)準派保安處騎兵第一大隊隊長何得良率部留駐韋州,共同防守。(2)由馬光宗把紅城水的紅軍情況偵察明白,準備進攻。”7月5日早晨,馬光宗派營長田鳳翔率隊向紅城水搜索前進,其餘部隊隨後跟進,到紅城水即與紅軍接觸。這時,紅軍主力部隊在下園煤山上,上園僅有少數警戒,馬部騎兵即占領了上園,也占據舊紅城水。當日下午,紅軍主力部隊由煤山出擊,馬部由上園撤到舊紅城水。紅軍又從南麵進攻,在南城根激烈戰鬥。6日晨4時20分,馬光天又乘戰鬥機偵察,偵悉舊紅城水戰鬥激烈,並有紅軍600~700人正在通向豫旺的道路上構築工事,沒有後退的模樣,同時還有接濟的部隊從羅山下來,乃投彈4枚,紅軍有所傷亡。飛機回寧,彙報情況後,馬鴻逵又派馬光天飛到紅城水上空,給馬光宗投送命令,限即刻率隊撤回,以免遭到襲擊。馬光宗接到命令後,戰鬥正在膠著狀態,尤其騎兵撤退,目標顯明,打算在黑夜再退,主意猶豫未定,恰好有連長馬得錄靠近身邊,低聲建議說:“要攻就攻,要退就退,不敢延到天黑,恐怕紅軍襲擊。”馬光宗聽了,才有了決心,於是決定立即退卻,並派一團二營營長馬彥在北城外布置掩護,遂秘密傳出口令:“準備全部退卻,以預備號做準備,前進號做上馬,衝鋒號做撤退。”正當紅軍聽見衝鋒號音,準備戰鬥之際,馬騎兵業已遠揚。最後馬彥還打了一排子槍,作為掩護,安全撤回。當馬部騎兵正在撤退之際,忽然一陣狂風暴雨,更使紅軍無法追擊。馬光宗當天退到韋州休息,6日率隊經過惠安堡回到金積縣,當時,惠安堡的紅軍已於4日東撤。這次戰役,馬部的營長馬進銳受傷,並被擊斃士兵1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