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情由心生自然來(1 / 2)

題記:愛是駐紮在心裏的,她不會行走

霜降剛過,天氣就冷了起來。有的人已經穿起了厚厚的棉衣。

原野上落葉飄零,叢林中繁花落盡,而平城裏的樹木依然蒼蔥,路兩邊雖不能說綠草如茵,枯黃了稍尖心兒還有點綠色的小草點綴在冬青叢中,一簇簇月季花毅然在冷風中搖曳著、綻放著,雖然花朵兒小了點,依舊是色彩斑斕,火紅的、淡黃的、粉紅的、純白的,色彩繽紛,豔麗無比,給人以暖暖的感覺。

平城西關的劇場,就在這樣的氣氛裏熱鬧起來,這是三花班在這裏演出一些地方小戲,如:《皮秀英四告》,《秦香蓮》等。平城本來有劇團,是唱京戲的,但是人們不喜歡看,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劇目太少,在這個縣城就流傳著這樣的話:平城京戲沒看頭,今天借東風,明天黃鶴樓。人們逐漸把自家的劇團給淡忘了。

三花班之所以叫三花班,不是因為班主姓花,而是戲班裏有青衣,花旦,老旦三個女角,分別叫:大姐金銀花,二姐玫瑰花,三妹茉莉花。所以,這個戲班就叫三花班

去年,茉莉花十五,人長得還不怎麼豐滿,沒看出怎麼漂亮,今年剛十六了,長得就楚楚動人了,都說女大十八變,這話一點也不假,這一年時間茉莉花就變化得十分大,如今就成了人見人愛的角了。加上戲又唱得好,茉莉花火了,三花班就跟著火了,看戲的人也是衝著她茉莉花來的。

老花頭索性也把男演員的藝名也改了,中間都加了花字,例如金銀花的男人叫花虎,玫瑰花的男人叫花彪,還有花豹,花狼,花熊,花貓等,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字輩的戲班子了。

每年秋後三花班都會來平城唱幾天,有時能唱個把月,他們選擇的時間又是農閑時間,周圍鄉村的人都會來看兩回,所以,三花班一來平城就熱鬧起來了。看戲是一個方麵,看人也是一個方麵。一個戲班火不火,演員是關鍵,戲要唱得好,人再長得漂亮,,戲班想不火都難。

這不,台下已經坐滿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沒開場之前,大家都在議論著誰唱得好,誰長得好。

戲快要開場了,人們也不再議論了,開始注視著舞台

一個衣著時髦的年輕女子,二十來歲的模樣,擠到一個少年的背後,拍了拍這個少年的肩頭,問:“少東,看到你哥了嗎?”

被稱作少東的少年,轉過臉來,他是西關徐家的二少爺,十七八歲的模樣,他看到年輕女子,忙說:“哦,雪梅姐呀,我哥?他,我剛才看到的,這會沒呢,不知道去哪了。”

這個叫雪梅的女子是東關賴家的大小姐,她嘟噥嘴,不滿地說:“明明說好在劇場見麵的。就是找不到人,活見鬼了。”

少東忙說:“雪梅姐,要不,我幫你去找找?”

雪梅有些恨恨地說:“不用了,我自己找,看他到哪瘋去了?哼!”

這時,報幕員走了上來,清了清嗓子,大聲地:各位父老鄉親,今晚,在大戲之前加演一個小調,是由愛花、養花,唱花、寫花的花癡徐少東少爺親自操刀寫成的《鮮花調》,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