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社會主義榮辱觀和道德觀(3)(1 / 3)

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社會係統工程,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作指導。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大廈,必須依靠全體公民共同建設。實施這一工程,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涵蓋了我國當前思想道德建設的方方麵麵,反映出了群眾最關心的社會難點熱點問題,抓住了我國思想道德建設中關鍵性的問題。這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麵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人人關心、個個支持、共同參與道德建設的生動局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塑造社會主義公民的精神指導。在紛繁複雜的時代,如何觀察身外世界,如何體驗寶貴人生,如何審視過往曆史,又如何創造美好未來,都與社會主義公民的品格塑造和精神曆練息息相關。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用時代的要求審視公民道德建設,用發展的眼光研究公民道德建設,用改革的精神推動公民道德建設,使道德建設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順民心合民意工程,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作指導。社會主義時代呼喚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造就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公民。在現代化之路上,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人心的堅強紐帶,是實現宏偉目標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全體公民為人處世的精神指南。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廣大人民群眾對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深刻,對追求文明科學生活方式的願望更加強烈,對革除各種社會陋習的要求更加迫切。為了更好地適應這種要求,思想道德建設一定要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揭示了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國思想道德建設麵臨的新特點、新任務。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思想道德建設方麵的問題,必須重視發揮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指導作用。

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就是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和忠誠。它是人們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是調整個人與國家、民族關係的基本道德規範和基本價值認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原則,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愛國主義最基本的內容是對祖國的熱愛,這一點在世界範圍內具有普遍性。鄧小平曾動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我們在談到愛國主義時,常常把祖國和國家當做相同概念使用,實際上,二者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的概念。“祖國”更突出民族性和自然屬性,“國家”則強調政治性和階級屬性。

我們講的現代意義上的“祖國”是把二者相融,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廣的祖國,她不僅包括“祖先的國度”和“父母之邦”,還包括現代“國家”概念的基本內容。現代意義上的祖國,包含三個要素:一是自然要素,即本民族所賴以生存的一定區域內的土地、山河、海洋等自然風貌和礦產、森林、物產等自然資源所構成的國土。二是社會要素,即由共同的經濟生活、語言文化、社會心理和曆史傳統等縱橫交錯的社會關係緊密聯成一體的人民或國民。三是政治要素,即為了維護社會共同體的秩序、安全、主權和穩定而建立起來的實施階級統治的強力政治機構-國家。可見,祖國是一個集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曆史於一體的綜合概念。既然愛國主義所忠誠、熱愛、報效的祖國是國土、國民和國家組成的社會共同體,那麼,愛國主義也就必然以愛故土、愛人民和愛國家為最基本內容,所以說,愛祖國和愛國家是完全一致的。

愛國主義的特點

愛國主義有三個特點:一是社會性。愛國主義具有廣泛的社會內容,包括對祖國的深厚情感,為祖國英勇獻身的精神,為祖國獨立富強的崇高責任感,積極參加祖國建設的報國之行等。二是曆史性。愛國主義是具體的、曆史的,不是抽象的、靜止的。它受政治製度和經濟基礎的製約,是伴隨著政治製度和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的。三是階級性。愛國主義是具體、現實的,而不是抽象、空泛的。任何國家都是具體的,具有特定的社會製度,愛國主義也總是指向某一個特定的國家。有的人對此認識不清,提出了所謂“愛國不一定愛社會主義”的錯誤觀點。鄧小平對此曾精辟地指出:有人說不愛社會主義不等於不愛國,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愛什麼呢?毫無疑問,我們今天講的愛國就是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