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210|H:140|A:C|U:http://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51/20/3398066635573722219590000151661.jpg]]]詞雲:明月天門照遍,黃花窗外開殘。寒風聲裏又憑欄,自是惹人腸斷。悵望長空過雁,泛舟澧水環山。從來誰惜眼前歡,猶恨雲愁無限。——調寄《西江月》朱虎這幾天的眼皮跳得十分厲害,心裏想一定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在大庸衛城,朱虎誰也沒怕過。就憑他的武藝,雖不敢說得上稱霸武林,但在這窮鄉僻壤的湘西邊陲小城,也算得上頭號人物。憑著自己苦練的一手“雪花刀”,不知有多少綠林好漢死在他手下。他在大庸縣衙當差,一般不亂殺人,但朝廷要殺之人,從來就沒有人能從他手中逃生過。所以,江湖上也結下不少梁子。他想,是不是有仇人找上門呢?朱虎每天都要到大庸衛城裏每個角落巡視一番,所以,大庸衛城的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悉。這幾天,王知縣給他交待,說他得到江夏侯周德興的手令,夏國餘黨已經流竄到湘西一帶,並要大庸縣衙協力督辦,捉拿亂黨。朱虎接到的案子何止千餘件。天下甫定,土司割據。許多亂黨蠢蠢欲動,占山為王,明為殺富濟貧,實為**擄掠,但又有什麼用呢?到頭來,朱虎出馬,還不是個個人頭落地。他真的有些不想再殺人了,可是該殺之人好像永遠也殺不完。久而久之,朱虎嗜殺成性,若許久不殺人,手就有些癢癢了。朱虎接到命令,心中突覺一震,厲色道:“王大人,你盡可放心,隻要亂黨敢來大庸衛城,我保證將他們的人頭提來。”王知縣擔心道:“朱捕頭,我對你自然放心。不過,我們這次對付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巴蜀大盤龍峒峒主向肇雲之子向大坤,據說,他也是一身硬功夫。信國公湯和大人在攻打夏國時,僅他一個人從千軍萬馬中逃脫出來,非同一般啊!”朱虎輕蔑地笑了一聲,應道:“多謝大人提醒,我小心就是。不過,夏國滅亡已經有兩年多了,諒他們也成不了氣候。”“若火之燎於原,則不可小覷。”王知縣似乎考慮得非常遠,勸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朱虎作揖道:“大人說得極是,小人這就去督辦,仔細巡察。”王知縣擺擺手,道:“下去吧!”朱虎回家之後,眼睛又開始跳個不停。心中不由地嘀咕,莫非這次真的要碰上高手了?朱虎一時心煩意躁,便在院子裏舞起了他的成名絕技——“雪花刀”。這“雪花刀”已經伴他十多年了,他從八大公山鬥篷山維摩道長門下藝成歸來,從來就沒有荒廢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每次練習,他都有更多的心得,時疾時慢,他把握的分寸,料想師父也難達到了。經過多年的捕快生涯和實戰經驗,他已經將“雪花刀”的不足之處彌補過來,使它更具威力。但見他的刀法越舞越快,最後,竟化成一團白影,仿佛雪花徐徐地飄落下來,雪花飄蕩之處,刀氣縱橫。突然,他大喊一聲:“滿天雪花!”刀氣四處膨脹,炸裂開來,院子裏的樹葉紛紛落下來,定睛一看,葉子上密密麻麻全是細小的窟窿,全是刀氣刺穿的。朱虎立即收功,隨手將刀一扔,刀飛快地插入放在石階上的刀鞘之中,而刀鞘卻紋絲不動。剛練完功,眼跳的稍稍好了一些。夫人便過來請他吃飯,讚道:“相公,你的武功又精進不少了。”“夫人笑話了。我在縣衙當差,得罪了不少江湖好漢,若不好好練功,定會有人尋仇的。”朱夫人笑了笑道:“相公一手雪花刀名震江湖,誰還敢來尋仇?”朱虎和夫人相攜來到堂屋,在八仙桌前坐定,道:“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我這些年忙裏忙外,隻想讓這個家平平安安的。”朱夫人聽罷,有些動情,不由莞爾一笑,並給朱虎斟滿一杯酒,關切道:“相公操勞了。”朱虎將酒一飲而盡,心中竟生出些感動。多年來,他一直處理公差,是很少陪夫人喝酒的。朱夫人又道:“現在世道越來越亂了,連乞丐都帶刀劍帶槍的,招搖過市耍威風。相公,你要多加小心!”朱虎一驚,忙問道:“夫人,你在哪裏見到有乞丐帶劍了?”朱夫人回道:“我今日到菜鋪子裏買菜,不小心撞到腳下的乞丐。我嚇了一跳,不由地大罵一聲,臭乞丐。那乞丐竟瞪了我一眼。我又罵他,他卻不理我了。大概他不想惹事,於是就一聲不吭地走了。賣菜的大姐趕緊拉著我,說那乞丐有劍,不要惹他,說不定是丐幫的什麼大人物?我說怕什麼?我相公是縣衙的捕快,他敢亂來,我就叫相公把那乞丐抓起來。我話音還沒落下,一柄長劍‘嗖’的一聲從我臉頰飛過去,沒入賣菜鋪子門板數寸。我還沒回過神,那劍若有靈性似的,又飛了回去,消失在人群裏,我再去尋那乞丐,已經不見蹤影。我嚇得魂都快沒有了,趕緊跑了回來。”朱虎大驚道:“青銅七星劍?”朱夫人忙著點頭道:“對,那劍就是青銅的,我看得真真切切。”朱虎道:“青銅七星劍,相傳為玄鐵和青銅熔鑄而成,因為是天降神物,很具靈性,可隨人意念而殺人。”朱夫人有些後怕,驚得筷子掉到地上,道:“幸好,我沒怎麼招惹他。”朱虎拾起筷子,遞給夫人,道:“夫人休要害怕,你相公也不是吃素的,誰敢欺負夫人,那他的日子也快到頭了。”朱虎若有所思,立刻想起兩年前,在大庸衛城來了個乞丐,他當時沒有在意,認為外麵兵荒馬亂的,從外地逃荒過來的,所以對他沒有什麼提防,沒想到他竟是一位絕世高手,手裏還執有利器——青銅七星劍。青銅七星劍是唐代的寶物,劍柄上有七顆星,故名“七星劍”。劍上書有“天門山率帝祖”字樣,相傳為帝祖遺物,在江湖上頗有聲望,隻因“七星劍”非常靈性,與執劍之人相處久了,便會使人心意相通,劍的威力就發揮更大。劍的靈性最大的特點就是,劍能夠聽從主人的召喚,意念所指的地方,劍就會飛到什麼地方。不過,此劍在宋朝就從江湖上消失了,再也沒有聽說過“七星劍”殺人事件。今日七星劍重出江湖,莫非江湖上又要一片刀光劍影了。朱虎這時眼睛不跳了,但他也無心飲酒了。他匆匆放下飯碗,將刀佩在身上,對夫人道:“夫人,我這就出去會會那乞丐,看看他到底是什麼貨色?”說罷,徑自走了。朱夫人輕輕地歎了一口氣,心疼道:“飯還沒吃完呢!”朱虎回到縣衙,對兄弟們道:“今晚大家好好休息,明天到天門山上去,說不定又是一場惡戰。”一個當差的禁不住好奇,問道:“朱爺,我們抓誰呀?”朱虎冷冷地回答道:“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大庸有座天門山,隔天隻隔三尺三,誰人得道上天去,坐轎要取頂,騎馬要下鞍。這是傳遍大庸衛城的民謠。說的就是天門山之高。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吳永安六年,因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開,玄朗如門,故景帝孫休以為吉祥,便下令將武陵郡改為天門郡,將此山改稱天門山。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裏說:吳永安六年,武陵郡嵩梁山,高峰孤聳,素壁千尋,記之苕葶,有似香爐,其山洞開,玄朗如門,高三百丈,門角生竹倒垂,謂之天帝。”天門山山高千尋,青峰嵯峨,淩空高峙,大有為我獨尊之氣勢。有詩為證:寒崖盤老道,絕頂入雲藏。石著苔痕綠,林深鳥囀惶。時光真手筆,汲古寫蒼黃。誰會登臨意,高山作脊梁。天門山頂有一古寺,叫天門山寺。寺外古木參天,古雅清幽。大庸衛城的百姓若不是上香許願,是不會輕易上山拜寺的,因山高不可攀,攀後需要數天休息,才能恢複體力。朱虎帶著五名衙役,一路向天門山而來。走到半山腰,幾名衙役便走不動了,一個個歪在石頭上休息。“朱爺,爬到山上抓人,等我們到山頂,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到時候怎麼打架?不如我們守在山下,扼住要道,隻要他敢下來,我們再抓他也不遲,到時候我們還落個輕鬆自在。”一個衙役請求,其他幾個衙役便使勁應和。朱虎本想發作,可轉念一想,他們幾個武功平平,到了山頂遇到高手,說不定也隻是送死,不如留他們在山下守著,日後端茶送水的,還少不了要使喚他們。於是高聲道:“諸位兄弟說得極是,你們就留在這裏休息,我自行上山察看,待會便與你們會合。若太陽落山我還沒回來,你們就叫官兵來山上尋找。”幾位衙役聽著心裏十分歡喜,又覺得朱虎說得十分悲壯,不由心生敬佩,應道:“朱爺,放心吧!您多保重!”朱虎喊了一聲:“我去了。”真氣上衝,淩空飛上一根石柱,連續跳躍幾次,轉眼就不見蹤影。幾名衙役嘖嘖稱奇道:“朱爺真是好功夫,當今天下,除了六合神掌田興田大人之外,我想,誰也不是他的對手。”有人問道:“六合神掌田興田大人是誰?”“田興就是當今皇上的貼身侍衛總管。”“哦!原來是保護皇上的角色,武功自然不差。”朱虎施展腳力,不一會兒就到了天門洞。天門洞高百餘尺,寬三四丈。該洞為穿洞,從這頭望穿那頭,仿若天門。天門石壁上依稀可見幾行大字,朱虎定睛一看,是一行詩,詩曰:兩山鑿穿一門空,一門劈開兩山通。多少神仙關不得,長年隻許白雲封。朱虎暗歎,好詩。天門山,果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己在山下居住多年,卻很少上山來觀光,真是白費許多時光。朱虎在天門洞駐足,頓覺涼爽無比。接著便聽見清脆悅耳的水滴之聲。朱虎抬頭望去,隻見洞頂有一泉眼,水從眼出,初如柱,旋排散去,宛如一朵朵梅花。這就是民間傳說的“梅花水”。有人說,誰人接得四十八滴梅花水,便可升官發財中狀元。朱虎暗想,我辛辛苦苦辦差,不就是圖一個升官發財嗎?接四十八滴梅花水又有何難。於是,便使展身形,連續接水於口中,水十分甘甜,朱虎不禁精神大振,朱虎提氣翻身,飛躍天門頂上,但見頂上有一天漕,天漕乃一幹塘,並無見水。朱虎暗暗稱奇,天門洞頂無水源,而“梅花水”卻長年不竭,真是怪事。朱虎不敢貪戀天門四周的美景,便徑直朝天門山寺而去。天門山寺始建於唐,後因一場不明大火燒毀幾間大殿,從此凋敝。現在這裏僅存有觀音殿、祖師殿和兩間瓦房了,十分地簡陋。寺裏隻有一位清虛方丈和幾個打掃庭院的小沙僧,每日接待寥寥可數的朝聖拜佛的香客。朱虎來到寺前,廟宇破壞十分嚴重,不過但從殘存的石碑上,一副對聯還依稀可辨。聯雲: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橫批是“天門仙山”。朱虎暗自歎息道,如此仙山,為何寺廟如此敗落?朱虎在寺門外朗聲喊道:“清虛方丈,大庸衛城捕頭朱虎求見。”不等聲落,身形已變化開去,轉眼便來到祖師大殿前。清虛方丈應聲走出大殿雙手合十道:“朱施主身形好快!老衲不及迎接,還望恕罪。”朱虎道:“無事不登三寶殿。我這次前來,是因為有人傳出,青銅七星劍重現江湖一事。據我所知,青銅七星劍與天門山寺淵源極深,在下前來詢問,還望方丈不吝賜教。”清虛方丈應道:“朱捕頭,你在江湖上聲名鵲起,見多識廣,博古通今。老衲若有所知,定當如實相告。”朱虎問道:“相傳青銅七星劍乃天門山寺鎮寺之寶,為何流落到江湖上去了?清虛方丈,你可知來龍去脈?”清虛方丈歎聲道:“青銅七星劍原是天門山寺之寶,不過一靈物罷。其實對武功低微者並無什麼用處,反而會引起殺身之禍。我們和尚練功、打坐,不過強身健體而已,哪經得起強盜入侵!在南宋末年,青銅七星劍被人搶去,至今下落不明。青銅七星劍失竊之後,天門山寺日漸敗落,最後遷寺於赤菘山。隻留下幾個和尚守在這裏,這是祖宗的基業,我們不敢舍棄,才留了下來的。關於青銅七星劍在江湖上的傳聞,我們並不得知。”朱虎問道:“據說青銅七星劍柄上刻有‘天門山率帝祖’字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清虛方丈道:“我曾聞過,不曾見過。青銅七星劍非吉祥之物,不過我們希望它永遠不要重現江湖,以免為禍人間。”朱虎笑道:“方丈此言甚差,青銅七星劍並無過錯,有過錯的是持劍之人。所以我們要把持劍的人揪出來,繩之以法,這樣才能換得人間太平。”清虛方丈高呼阿彌陀佛道:“朱捕頭菩薩心腸,大庸衛城百姓有福。”朱虎又問道:“清虛方丈,天門山寺有無陌生人前來過?”清虛方丈道:“老衲不知朱捕頭所指何人。本寺雖然香客寥寥,但在盛夏時節,上山還願也是不少。一天到晚,灶裏不熄火,殿堂不斷香,老衲和幾位弟子忙得不可開交,有時甚至是忙到通宵,陌生人自然很多,有的人甚至還在寺中小住。”朱虎問:“有沒有可疑之人?”清虛方丈道:“要說可疑之人,老衲便不清楚了。不過有一位乞丐讓我感覺十分奇怪。”朱虎心中驚呼:又是乞丐。於是不動聲色,接著問道:“他有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嗎?”清虛方丈答道:“他兩年前就來到本寺,老衲見他乞丐打扮,便讓舍下弟子拿饅頭給他。他接過饅頭,便下山去了,但第二天,他便會給本寺送一些柴禾來。他一般三五天來一次,沒有什麼規律。每次來了,便在祖師殿朝拜,十分虔誠。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並不把他當做外人,每次都好好地款待他。老衲認為他是一個富家子弟,隻是落難才流落於此。他貌似乞丐,但絕不是乞丐。他的眼神裏,似乎有十分的愁怨和悲恨。”朱虎問道:“他現在何處?”清虛方丈應道:“這就不知道了,他很少與我們說話的,每每都是獨來獨往,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時,一位小和尚端著茶盤過來,把茶放在院子裏的石桌上。“師父,朱捕頭請用茶。”小和尚作揖後便要離開。“明德。”清虛方丈叫住小和尚,原來,這小和尚叫明德:“這幾天,你看到常來寺裏拜佛的那個乞丐了嗎?”明德道:“師父說的是向大哥麼?”清虛方丈點點頭。明德說:“向大哥根本不是什麼乞丐,他隻不過打扮得像乞丐而已,他從來就不乞討,即使我給他饅頭和齋飯,他也會付錢的,遇著沒錢的時候,便會給我們寺廟送些柴禾哩!”朱虎問道:“你怎麼知道他姓向,他還告訴你什麼事沒有?”明德見朱虎捕頭一臉的嚴肅,知道事關重大,不敢隱瞞,便一五一十地照實說了:“向大哥常來我寺,一來二往就熟了。不過,他話語不多,每次我都喂喂喂地稱呼他,他極不習慣。有一次,他朝我笑了笑,說,我姓向,你叫我向大哥吧。我常來的。我很喜歡你們這裏。我說,你喜歡本寺就常來吧,佛門渡可渡之人。他笑了笑,你這小和尚蠻可愛的。知道嗎?我和此寺有極大的淵源。我問,有什麼淵源?他便不說了。你別問那麼多,你知道了會害了你,以後你會慢慢明白的。我點點頭,不是江湖人,莫問江湖事。後來就再也沒有和他談到過此事。”朱虎又問道:“兩年間,你發現他有什麼可疑之處嗎?比如說,你覺得他會武功嗎?”明德道:“向大哥為人很好,武功也極高。不過他從來不顯露的。有一天我在後山摘菜,看見向大哥正在練劍,一柄長劍在他的四周上下飛舞,煞是好看,奇怪的是,那柄長劍並不是握在手裏,仿佛有靈性似的,能夠隨意飛舞。我想,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