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笛,傳是大清王朝晚清時的封疆大吏——岑春煊的手下。岑春煊是何等的人物?那是吃土匪肉喝土匪血的猛士啊。
傳岑春煊剿匪有兩個原則,第一點是秉公辦事、絕不徇私,第二就是見到土匪絕不留情,必然取其性命。
當年他在巴城行省擔任總督一職,巴地的土匪多如牛毛,全力剿匪之下也如同春後野草一樣,怎麼割都割不完。後來他隻好擒賊先擒王,將土匪頭子抓了起來,但村民們竟然哭著跪地為土匪頭子求情,讓岑春煊百思不得其解,待後來將土匪頭子砍了頭,村民們卻放起了鞭炮慶祝起來。
岑春煊一問才知,之前的總督也抓過這土匪頭子,村民們也開心得慶祝起來,但後來不知為何又給放了回去,這一放不要緊,慶祝的各家就都遭了秧,被一幫土匪報複得不成樣子,這才無人敢慶祝,都來求情。
岑春煊聽完,對土匪的恨意也愈加濃烈,後來相傳在另一處南雲行省剿匪成功之後,岑春煊為了發泄心中的恨意,讓手下一刀劃開土匪的胸口,用大碗接著流出的鮮血,“咕咚咕咚”地喝了起來。
當然,這隻是傳,作不得真,但由此,也可見這岑春煊的勇猛。
岑春煊也因此名震江湖,正所謂正邪勢不兩立,那些名門正派也對他十分敬佩與尊敬。
而那王寒笛則與他完全不同了。王寒笛是岑春煊的得力助手,卻走上了歪路,在剿匪成功之後還不願收手,借著餘勢竟然開始對當時的江湖門派發動了進攻,一時間可謂腥風血雨,惹得軍民不堪。
各大門派也組成了同盟,也算得上是江湖門派最團結的一個時刻,使得王寒笛的目的沒有得逞,最終聽是怨憤地死在了深山老林之中,連眼睛都沒有閉上。
那時的老一輩江湖人,沒有一個人不恨這王寒笛的,這故事也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常常被提起。可是,那都是幾代人之前的故事了,這王寒笛是人又不是仙,是絕不可能活到現在的。
“王寒笛長什麼樣子?”軒拓青連忙追問道。
“大約有七十多歲了。”
淩易和軒拓青都緊緊地皺著眉頭。不知道他隻是以王寒笛為名,還是……若是真的起了相似的名字,那還好。不然,要他活了二百餘歲,那豈不是也太恐怖了些。
“王寒笛,你聽見了,知道了吧?我的任務也完成了,那淩炎他此刻就在漢北村麼,我現在就出去找他,他失蹤了那麼久沒有消息,竟然就在身邊麼?!”
軒拓青問出了幕後之人的名字,話鋒一轉,又回到了淩炎身上。
“嗯……可能吧。”雖然崔雪淩炎此刻就在草堂之中,他卻生出一股抗拒之情,不願去見自己尋找了多年的大哥,從於質的描述裏他覺得,那人已經不太像自己的大哥了。
雖然多年以來,淩易竭力追尋的人就在自己的麵前,但他此刻不僅疲憊不堪,而且腦袋也昏昏漲漲,哪怕是鐵人在如此強度之下,幾沒有休息也不行,何況他也隻是個肉體凡胎。
“你不去,我自己去。”軒拓青完,一甩手就兀自走到了門外。
看著軒拓青的背影,淩易的心情是十分複雜。
……
於質所提供的線索,淩易還沒有告訴軒拓青。原因有二,第一是這線索的真假還未知,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告訴他可能反而適得其反;第二是淩易總感覺軒拓青對自己大哥淩炎的信息和去向十分敏感,此時淩易並不知道這是好事壞事,也不知道軒拓青要找到大哥的目的與動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