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種生活,一種生存方式。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領導和學習兩者不可分割。
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
對為政者來說,人文素養太重要了。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做人、做事、為文、為政很難做好,至少境界不高。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實驗、充滿錯誤的過程。一個善於自省的人能夠不斷總結自己的行為,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主動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每年讀幾本勵誌方麵的書籍,堅持不懈,則是有益無害的。
一個人終止學習的時候,也就是他開始走向失敗的時候,因為一旦終止了學習,就意味著他開始把所有的信息排斥在自己的視野之外,而信息資源卻是在這個時代取得成功的最關鍵的資源。
讀書是我惟一的樂趣,寫書是我應有的責任。
讀書“四要”:一要博學,二要深思,三要活用,四要創新。
讀書不一定非讀傳統的經傳書籍不可,凡是對身心有點益處的書籍,都可以閱讀。讀書最大的益處在於能開闊人的心胸和思維,增長見識,也能激發創作的思路。而且還可以醫治俗氣,讓人刮目相看。
讀書,其一是簡單的吸收,或說變不知為知;其二是讀書可以明理;其三是生活中遇到問題,可以從書中取得指針;其四是可以培養性情;其五是益智、明理之外,還可以欣賞,即獲得美的享受。
讀是一種吸收,讀是一種成長,讀是一種完成……愛讀書的人是有福的!
知識多了路好走。領導幹部要時刻感到“知識恐慌”。
人的一生是不斷地適應環境的一生,不斷學習的一生,不斷修煉的一生。
對於領導者來說,加強學習已經成為提升領導力、確保領導與時俱進、真正具備引領潮流和推動發展的優勢及勝任的關鍵。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具有淵博知識的人會散發出一種儒雅的風度,遠比那些隨波逐流、見識膚淺的人更有魅力。
自學中的“要領”:(1)要誌趣高尚,莫玩物喪誌;(2)要奮發自強,莫自慚形穢;(3)要持之以恒,莫一曝十寒;(4)要曲徑通幽,莫淺嚐輒止;(5)要注重專攻,莫見異思遷;(6)要博覽廣聞,莫孤陋寡聞;(7)要善於思索,莫囫圇吞棗;(9)要繼往開來,莫陳陳相因;(9)要尋師訪友,莫獨來獨往。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與書為友,思想不會蒼白,精神不會空虛。
對個人而言,不斷地學習能夠增長知識和能力,獲取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對組織而言,能夠提高組織整體素質和增強競爭力,不學習的人或者組織始終被前進的時代所淘汰。
讀書在於求真,學習在於運用。
才幹由學而得,道德由學而進,事業由學而成。
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堅持創新、創新、再創新。
學以立德,學以培智,學以創新,學以修身。
善學的人將獲得征服未來的法寶,飽學的人廝守的隻是對付逝去世界的武器。
聖賢由學而成,道德由學而進,才能由學而得。
認真向成功者學習,自己也會成為成功者。
多學多看,謹言慎行;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要善於彌補別人的不足。
沒有知識發展不會長,有了知識困境不會長。
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腦到。
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知識變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於知識才有力量。
多擠一點時間學習,少搞一點應酬;多做些調查研究,少一些主觀主義;多幹一點實事,少說一些空話。
治學宜勤且宜實。
領導不止,學習不止;執政不輟,學習不停。
學哲學就是學聰明。
讀書須選擇:可供工作參考,馬上可以應用的;能使自己心靈成熟的;能優化自己知識結構和啟發自己工作創意的;有趣的。
知識越多,圓圈越大,空白點越多。
幽默談吐是從環境熏出來的,是從書本中學出來的,是從實踐中練出來的。
學習,永遠不晚。
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
一切假知識比無知更危險。
努力加高自己身上最短的“木板”。
好記憶不如爛筆頭。
學好一項技能,哪怕它暫時用不上,就把它埋藏起來也好。興許多年以後作為古董,價值還可遠遠增值呢?到那時就更知“藝不壓身”的妙處了。
有位智者被人問道:“為何你能成為智者?”智者聞言答道:“因為直到目前為止,我在燈油方麵所花的錢,比起食用油方麵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