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乃瓶口與瓶身的連接部分。頸細易阻,頸阻則斷流。若把瓶頸比作事物的薄弱環節或成敗之關鍵,打通“瓶頸”,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冷處理”原是工業術語,指工件淬火後立即放進低溫(0℃-80℃)中。
工作經過冷處理後,其機構性能更高,更穩定。“冷處理”應用於工作中,則是一門領導藝術。它是對不宜立即解決的問題暫時擱置,待條件成熟後再圓滿解決的領導方法和藝術。
因領導者個人知識、才能、德行、閱曆等構成的“人格力量”,是領導者權威最堅實的基礎。
賞美求美,有助於領導者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悅,有助於領導者營造寬鬆和諧的人文環境,有助於領導者建立新感性和新人格。要努力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要積極地運用“美”的眼光去認識客觀世界,要以美育人。
領導者應當成為設計師。
領導者五種角色:促進者、評估者、預測者、指導者、最終幫助者。
我們用不著找個最成功的領導人,設法去模仿他。因為不管你多麼努力,也不過是個二流的翻版;真正對你最效的領導方式,一定是發揮你個人的特質所形成的領導風格。
知行合一,成功之“道”。
“仁者無敵”。強者最溫柔,弱者最殘酷。
任何領先,都是時間的領先。任何節約,都是時間的節約。
對什麼事應該做到錙銖必較,一絲不苟;對什麼事又應該眼開眼閉,裝點糊塗,腦子裏應分個清楚。
以理服人,就是說你的道理要講得明白、透徹、清晰,一直講到群眾心坎裏去,符合他的思想和願望,並能和他追求的利益在總體上合拍。
以情感人,就是說,我們的宣傳不應該是枯燥的、幹巴的,而應該是生動活潑、有血有肉、情理並茂的。
講政治最要有三:一是辨是非,顧大局;二是慎用權,戒私心;三是重理想,講修養。
開會是釀造新思想,講話就是在做工作。
幹部是一個國家的脊梁,幹部隊伍不穩定,思想不穩定,沒有凝聚力,社會就不穩定。
一把手政治問題、政績工程問題、決策用人民主化問題、實事求是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真正對我們的改革事業和我們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負責的問題!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一個地方,一個單位,靈魂或者說是頭腦隻能有一個,多了就會壞事。
領導也是各有風格。有的言行舉止都有新意,一般不會隨便說什麼或做什麼;有的卻是粗枝大葉,張口就是指示,提筆就是批示。
“有定”是《大學》上的兩個字。簡單地說就是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計劃、有規範、不胡來。
簡煉是才能的姐妹,冗長是精彩的克星。
決策——管理的核心。
決策的基本要求:①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在於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決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於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人民利益高於一切;③決策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在於一切按辯證法辦事,善於作出最佳選擇。
沒有人喜歡被喚來喚去,像個木偶似的讓人指揮行事,記住,下屬同你一樣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不僅自己有大智慧,更把育才、養才、儲才、薦才、用才,作為自己一生的為官宗旨。
看問題不能僅限於一點一麵,要會三百六十度地全麵看問題。
鄧小平說:拿筆杆子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領導同誌要學會拿筆杆。用筆寫出來傳播就廣,而且經過寫,思想就提煉了,比較周密。凡不會寫的要學會寫,能寫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
何謂總結?聚而束之叫“總”,物相鉤連叫“結”;全麵概括叫“總”,組織加工叫“結”。總結,是工作告一段落或完全結束後,回顧實踐過程,分析具體情況,找出成功經驗,得出失敗教訓,上升理論高度,引出規律認識,最後形成文章。
領導幹部要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善於親自動手寫一些東西,拿起筆為實踐服務,為群眾服務,為黨的事業服務。
領導幹部應當是個思想工廠,經常深入調查、勤於思考,善於把上級的指示和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提出本地區、本單位落實中央精神的思路和辦法,也能抽象一些理論思維,開啟人們的視野。
領導幹部三深: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三帶:帶頭、帶領、帶動。
三最:到最艱苦地方,聯係最困難群眾,解決最迫切問題。
兩測評:考核幹部要實行黨風民主測評和群眾民主測評相結合的辦法。
落實公式:開會+不落實=O;布置工作+不檢查=O;抓住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