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89 修書(上)(1 / 2)

來日我又奉旨去了恒安王府。恒安王妃,哦不,應該說是恒安王太妃——她的丈夫過世後爵位便由兒子承繼,隻因年少未有實職而已——的病確實有些沉重。應該是偶感風寒沒有在意,越拖越沉重,便成了重症。

惜福郡主心煩意亂,著我去書房說話:“家裏人口單薄這時便顯出問題來了。平日母親自己管家,她一躺倒,家裏亂七八糟,人仰馬翻。與其說我是回來侍疾的,不如說是回來清理這一團亂麻的!阿草,我母親這病症到底如何?”

我答道:“太妃氣息確實偏弱,恐怕要病上一陣子。”

“有無性命之憂?”她忽然紅了眼圈。看來就算是她與母親感情冷淡,到底是親母女,不是路人甲。

“那倒沒有。”我安慰她,“太妃隻要精心修養,按時吃藥,假以時日,應該能痊愈。隻是郡主自幼便入宮,兄弟又單薄且年幼,府裏太妃無人襄助,倒是要想個法子才好!”

惜福郡主道:“還能有什麼法子?一般像這樣中情勢,都是給家裏長子早娶,且娶個年紀略長的媳婦回來協助主母管家。也有些人家,從近親中找一個寡居的姑娘接到府裏幫著打理內務。原先家裏有個寡居的楊氏表姐陪著母親,是我姨家的女兒,上個月她被娘家人接回去準備再嫁,所以我母親才累病的。”

看來小恒安王的親事會被優先於他的堂兄們提上日程。

惜福郡主飲一口茶,半天才緩緩地問我:“你昨日去王大人府上,王大人可好?”

“王大人恢複得很快。”

“你見到雙兒了?”

“是。”

“有無說起她們在東宮的賞花會?她可高興?”我真不知道她為什麼這樣問。是不是覺得雙兒越是開心高興,她與臨淄王的前景就越渺茫?難道她猜到了東宮結交王家的用意?

我老實地回道:“雙兒十分高興。似乎東宮的娘娘很喜歡她,連帶也喜歡她帶去的姊妹們。”

惜福郡主沉默了。她自袖中取出一封信,遞給我道:“此番我在府裏侍疾,不知要待多久。下次你去東宮,替我將此信帶給三郎。”

我接過信,沉吟半晌方道:“郡主但有差遣,阿草萬死不辭。隻是阿草覺得,此事謀之於三郎並無多少用處。郡主與其給三郎修書,不如言辭懇切地寫封信給公主。”本來她與臨淄王殿下商議好要走公主路線,還沒來得及實施變出宮回府,錯失良機。

其實這種事,麵對麵地求公主到底還是艱難的,否則在宮中的兩日她也不會白白浪費。但是書於紙上,言辭可以寫得很懇切哀婉,語氣可以寫得真誠動人,並且不需要麵對麵的勇氣,有時不失為一個良策。

中國在宋以前,普通人家的父母替兒女議婚的時候,還是比較開明的,會在一定的範圍內尊重孩子的意願。但是宮廷與宗室卻還不如民間普通人家,有時候這些皇子皇孫們的嫁娶,是君王與大臣們出於利益的結盟,而非小兒女們的真情實感。

所以終唐一代,許多公主駙馬都感情不睦,各自尋歡。公主們豢養情夫是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