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增強執政為民意識。人民群眾是黨執政的社會基礎。曆史經驗表明: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存亡的決定性因素。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權一旦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必然垮台。執政合格與否,要由人民群眾來判定;執政地位能不能鞏固,取決於人民群眾是否擁護和支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在新的曆史時期,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麵落實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堅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廣大黨員幹部應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意識,切實做到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永遠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做到清正廉潔、一身正氣,努力為人民群眾執好政、掌好權。

③增強能力水平意識。增強黨員執政意識,不僅要求黨員有執政為民的意識,而且要求黨員有執政為民的能力水平。應當看到,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都對黨的執政方式、領導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執政黨的黨員必須以切實提高這“五種能力”為核心,找差距、思不足,在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上下功夫。應切實增強提高能力水平的緊迫感,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講學習、求知識、強素質,把時代的挑戰和壓力變為提高能力水平的動力和自覺行動;把學習作為發展進步之基、提高能力之本、成就事業之源,在完成執政使命、履行工作職責的實踐中,以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責任感抓緊學習,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④增強危機憂患意識。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作為執政黨特別是長期執政的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危機憂患意識。應該說,目前絕大多數黨員和領導幹部具有較強的憂患意識,能夠看到黨所麵臨的挑戰和風險,努力為黨的事業而奮鬥。但也確有一些黨員抱著安享“太平盛世”的心理,滿足於已經取得的一點成績,盲目樂觀,不思進取。這種思想傾向和精神狀態是與我們麵臨的形勢和任務不相適應的。古人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缺乏危機憂患意識的執政黨,無異於從思想上解除了武裝。因此,必須把牢固樹立危機憂患意識作為增強黨員執政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麵。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紛紛失去執政地位,從反麵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誌就告誡全黨,要牢記“兩個務必”。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胡錦濤同誌再次強調要牢記“兩個務必”,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深謀遠慮。我們黨執政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要實現我們的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肩負的使命更加重大,承擔的責任更加繁重,人民群眾對黨的要求和期望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我們麵臨的困難和挑戰層出不窮,既有國外敵對勢力的遏製和滲透,也有內部潛在的各種不穩定因素。這就要求每一名黨員始終保持強烈的危機憂患意識,認清形勢,保持清醒,奮力拚搏,迎頭趕上;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在成績和榮譽麵前不自滿,在艱難困苦麵前不退縮,在發展機遇麵前不懈怠,努力為實現黨的執政任務和執政使命而奮鬥。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曆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努力形成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製

先進性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想確保先進性教育活動真正取得實效、成為群眾滿意工程,並為加快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就必須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製。這也是更好地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