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和李大釗英勇就義八十四周年之際,由裴讚芬、宋杉岐兩位青年學者合著的《李大釗與早期中國共產黨》一書,即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可謂適逢其時,謹為之賀。

作者囑我作序,辭不獲命,在此略為贅言該書產生的背景和主要特點等。不敢言序,唯望各位師友和讀者諸君有教於吾輩而已。

從出版時機來看,該書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和李大釗英勇就義八十四周年而作。2001年6月,在有關領導和省內外有關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李大釗研究會與河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周年暨“李大釗與中華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是李大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在籌備李大釗研究學術研討會和編輯出版《李大釗年譜長編》(此書係河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輯出版的《燕趙文化》叢書第三輯之一)的過程中,河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希望與河北省李大釗研究會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之際,繼續聯合舉辦紀念李大釗的座談會或研討會。經過商議初步確定以“李大釗與早期中國共產黨”為主題開展會議的籌備工作,當務之急是先著手組織撰寫《李大釗與早期中國共產黨》一書。

該書編寫任務由河北省李大釗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裴讚芬和石家莊學院政法係副教授宋杉岐共同承擔。裴讚芬來自李大釗故鄉樂亭縣,1997年從南開大學曆史係畢業後即到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工作,一直主要從事李大釗研究,先後參加《李大釗全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李大釗傳》、《李大釗年譜長編》以及《李大釗研究》的編輯和撰寫等,是科研骨幹之一。尤其是近年來進步比較明顯,發表的有關李大釗研究的論文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宋杉岐從1997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從事中共黨史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教學效果很好,發表過不少論著,對李大釗研究也下過一定的工夫。因為時間緊、任務重,裴讚芬邀請她的大學同學宋杉岐加盟。二人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和編寫,於2011年春節前夕完成了全書的初稿,並開始征求各有關方麵專家學者的意見,隨後就進入了修改階段。

2011年春節後,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決定把即將在樂亭縣舉辦的“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座談會”作為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紀念建黨九十周年活動之一,和同日在樂亭縣青春廣場舉辦的“紅色足跡”大型紀行式新聞采訪報道活動的啟動儀式,一並啟動整個紀念活動。此外,還將在北京舉辦話劇《李大釗》的首場演出;在“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座談會”召開前夕出版《李大釗與早期中國共產黨》一書。

整個紀念活動把弘揚李大釗精神作為重點內容之一。《李大釗與早期中國共產黨》一書的出版,將會成為河北省李大釗研究工作的一個轉折點。就全國範圍的李大釗研究來說,近年來的發展動向是,除繼續發揚革命史範式的優長之外,一方麵是力求回歸傳統的考據學,另一方麵是開始借鑒一些新的研究範式,比如社會史研究範式和現代化研究範式等。河北從事李大釗研究的學者自然力求站在李大釗研究的前沿,並努力爭取具有一定的學術話語權,為深化李大釗研究作出自己的貢獻。

河北是李大釗的故鄉,一直非常重視李大釗研究,目前所知第一篇研究李大釗的文章就是著名學者河北人王森然於1934年發表的《李大釗先生評傳》。1970年代末,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今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前身)曆史研究室成立了以韓一德為首的李大釗研究課題組。

該課題組先後獨立或與有關單位合作編纂出版了《李大釗年譜》、《李大釗史學論集》、《李大釗研究論文集》、《李大釗史事綜錄》等,並於1984年10月李大釗誕辰九十五周年之際在樂亭縣組織召開了全國第一次李大釗研究學術研討會。日本著名李大釗研究專家、信州大學教授後藤延子出席了這次會議,從此和中國學者結下深厚的友誼。1989年是李大釗誕辰一百周年,繼北京市李大釗學會(後改為李大釗學社)之後,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在北京大學成立,隨後河北省、天津市、河南省以及唐山市、秦皇島市、樂亭縣等地的李大釗研究會相繼成立,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地舉辦了紀念李大釗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從此,中國李大釗研究會與河北省李大釗研究會約定李大釗誕辰“逢五”“逢十”分工合作舉辦研討會,共同促進李大釗研究事業和交流活動的開展。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於1991年成立了李大釗研究室,負責河北省李大釗研究會的日常工作和出版會刊《李大釗研究》(曾出版一至七輯,後中斷,現擬爭取經費恢複出版)等,到2010年先後組織出版了《李大釗全集》(四卷本)、《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李大釗傳》、《李大釗年譜長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