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議要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注重參評人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糾風的根本目的是為民解困,緩解矛盾,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係,糾風好壞隻能由群眾來評說和認可,民心為鏡,民意為秤,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惟一衡量標準。行風評議就是把尺子交給群眾,讓群眾當裁判員。組織評議必須充分發動群眾,多層次多渠道、盡可能廣泛地吸收各界群眾參與,尤其要堅持從被評單位的服務對象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特邀監察員中選聘評議代表,以他們為主體開展評議工作;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的宣傳,營造輿論氛圍,讓群眾知道並參與行風評議;通過評議代表廣泛聯係群眾,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利用座談走訪、問卷調查、民意測驗、熱線電話、接受舉報投訴等方式,廣泛收集意見,了解民意,讓更多的老百姓有說話的機會。群眾的廣泛參與,真正體現了行風評議的群眾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使行風評議具有堅實、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確定評議代表尤為重要。選聘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質好、參政議政能力強、公道正派、善於和敢於評議”的條件,同時,考慮群眾參與的廣泛性、專業性和評議代表的層次性。一般服務對象和部門行業內部的工作人員由於他們最了解行風狀況,應該占評議代表的大多數。
8.確定調查辦法
調查研究是一門科學,它是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的科學,調查是保證實現正確決策、有效實施決策和不斷完善的前提和條件,調查研究都是為了回答和解決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的辦法有多種,在行風評議中,選擇符合實際的調查辦法和正確使用調查辦法都是十分重要的。行風評議調查,是行風評議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調查,切實了解群眾的意見,使評議具有真實性和準確性。賦予評議代表一定的調查權,在正式評議前,應專門安排一段時間讓評議代表深入企業、學校、街道、居民家庭和被評單位的幹部職工中,利用確定的調查辦法,詳細了解被評單位的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為評議做好充分的準備。規定每個評議代表除集體調研外,個人至少再聯係二三十名群眾;組織代表在全麵調查的同時,對重點問題開展專題調查,深入剖析,找準結症。通過調查,為行風評議的公正性和準確性打下紮實的基礎。
傳統的調查辦法,包括文案調查、實地觀察、訪問調查、典型調查、專項調查、統計調查、蹲點調查、暗訪調查等。除此之外,還有抽樣調查、問卷調查、專家調查、新聞調查、函電調查、網絡調查等。這兩類調查往往是相互交叉、滲透、結合運用的。調查成果應當是有理有據,有情況,有問題,有分析,有對策,體現觀點與材料的有機統一。在確定行風評議的調查辦法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麵:一是能夠全麵地真實地反映行風建設狀況;二是能夠係統地、科學地反映行風建設狀況;三是應用廣泛,易於掌握,效率高,滿足行風評議的需求。在行風評議的不同階段,應采用不同的調查辦法。在行風評議內容項目設定之前,一般采用文案調查和開會調查的方法,廣泛地了解群眾對部門和行業的意見和建議,發現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在行風評議實施方案下達之後,一般采用典型調查的方法,有目標地了解行風評議進展情況;在行風評議自評活動結束後,通過抽樣調查和問卷調查,了解行風建設狀況,為綜合評價提供科學的定量依據;在行風評議整改階段結束後,采取實地調查和訪問調查的方法,也就是明察暗訪,為綜合評價提供實際的定性依據。不管使用哪種調查方法,都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來不得半點虛假和輕率。
9.確定評價方法
評價,就是通過一定的形式,用已確定的定性定量的指標對某事物狀況的一種評價。評價的目的是了解進展狀況,促其進行相應的調整。對於行風建設的評價,各地做法不同。有的是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有的為好、中、差;還有的是排列名次,這些都大多要靠評議代表打分或對群眾的問卷調查統計。評價的結果要向社會公開,有些地方還引入獎懲機製,對被評為優秀的進行獎勵,評議不合格又整改不力的進行重點整治,主要領導要挪位子。
評價方法的選擇以及評價方法的使用得當與否,都會直接影響行風評議的效果。對評價方法的確定,主要體現在有利於行風建設的原則上。也就是說,通過評價,不僅是做出一個結論了事,而且還要考慮評價結論的作用,要調動部門和行業的行風建設的積極性,盡量消除評價結論的負麵影響。評價的主要方法有幾種:一是考慮解決行風問題的程度,采取滿意度方法的評價。滿意度應確定在75 010以上,如果標準定得太低,部門和行業容易產生應付思想,走過場;如果標準定得太高,部門和行業經過努力達不到,會挫傷部門和行業行風建設的積極性,甚至產生不應有的負麵影響。
對滿意度達不到75%的,應作留評單位。二是考慮行風建設的整體狀況,采取定性定量綜合的方法進行評價。綜合評價應在事先就設定一套評價體係,體係的建立在分析行業不正之風的前提下,依據科學的理論,提出標準、原則和科學的設計方案,然後依照方案逐步實施。這種方法有三種類型:地區(塊塊)範圍內的評價,行業(條條)係統內的評價,條條與塊塊相結合的總體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