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政風行風建設(16)(1 / 2)

政府是政務公開的主體,政府所屬的各職能部門也是政務公開的主體。政府各職能部門政務公開的內容,主要是辦事公開,包括:部門、單位的職能;辦事依據、程序、過程和結果;服務承諾、違諾違紀的投訴處理途徑等。此外,在機關內部還要把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情況、機關內部財務收支情況、機關幹部交流、考核情況以及其他重要事項向幹部職工公開。政府各職能部門政務公開的形式主要包括:建立政務公開欄,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進行公開,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了政務公開大廳或政務公開中心。從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政務公開內容和方式可以看出,政務公開的事項,就是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履行職責中除黨和國家規定需要保密事項之外的所有事項;通過政務公開,能夠使廣大幹部樹立民主、效率、服務和依法辦事的觀念,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可以使廣大幹部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使各項決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實際和群眾要求,更好地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夠有效地促進黨員幹部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誠心誠意地為群眾謀利益;通過政務公開,有利於各級領導幹部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樹立實事求是、銳意進取、求真務實、民主決策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通過推行政務公開,才能使群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把權力運行置於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有效地規範行政行為,促進依法行政,把依法治國方略落到實處,更有效地防止“暗箱操作”,加強群眾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從源頭上預防不公正行為及腐敗問題的發生;通過政務公開,主動迎接人世挑戰,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政務公開的效果,會集中地體現在人民群眾對政府職能部門履行職責的滿意和不滿意上。那麼,對部門和行業的行風評議,其目的和效果也主要體現在上述方麵。因此,隻有政府職能部門政務公開了,而且是真公開,不是假公開,群眾對其部門和行業的評議就有了基礎,有了實質性內容。如果政府職能部門政務不公開,所辦事項“暗箱操作”,群眾沒有知情、參與,就更談不上監督和評議。政務公開是民主監督和評議的前提條件,沒有公開就沒有監督和評議。

(第二節 宣傳政務公開

推行政務公開,開展行風評議的目的,就是拓寬民主渠道,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把權力置於有效監督之下,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何使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不斷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眾的參與度,由監督機關牽頭,全社會齊抓共管,這就需要進行廣泛的宣傳,讓人民群眾知情、參與、監督。

首先要加強教育,要讓幹部和群眾充分認識推行政務公開的重大意義,認識政務公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認識政務公開是貫徹落實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必然要求;認識政務公開是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認識政務公開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治本之策;認識政務公開是改進施政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迎接“人世”挑戰,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隻有幹部和群眾提高了認識,才能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政務公開工作中來。

其次,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宣傳與導向作用。新聞輿論的導向,對推行政務公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新聞輿論的宣傳,要最大限度地讓群眾了解推行政務公開的各項內容。要讓群眾知道政府在想什麼,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群眾怎樣去參與和監督政務公開的事項。同時,通過新聞輿論的宣傳,對政府各職能部門推行政務公開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

第三,定期或不定期征求群眾意見。通過征求群眾的意見,讓群眾更加了解政務公開的內容,使政務公開的內容更加貼近群眾的需求。征求群眾意見的方式一般可采用預公開、座談會、“點題”公開和“回音壁”的方式進行,通過這些方式方法,擴大群眾對政務公開的知情麵和參與度。

(第三節 實施政務監督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及其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都應當受到群眾的監督,這是人民政府的性質決定的。通過評議,讓群眾對政務公開進行監督,實質上是“還權於民”,讓群眾充分享有監督權,真正擴大政務公開的民主性,強化對權力的約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