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階段:2000~ 2006年,即真正的電子政務階段,主要目標是“幫助新加坡公眾上網,幫助人民電子化;幫助新加坡的商業上網,將私營企業電子化;幫助新加坡的政府上網,將公共事務電子化”。實現多個機構一個政府網,敏捷而有效率地服務,成為反應迅速而可靠的電子政府,使之成為世界上最佳的電子政務模式;提供最廣泛的公共事務網上服務;以用戶而不是以政府部門為核心。通過以上一係列發展和應用規劃,科學係統地設計了電子政務的主體框架和各個層麵的具體應用,使新加坡的電子政務從無到有,再到日臻完善與高度發達,並始終建立在堅實的物質、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基礎之上(2)統一建設,流程再造新加坡電子政務建設始終是由政府直接發起,通過下設有關主管部門進行統一調控,使整個推行過程進展合理化、有序化。“IT2000計劃”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由當時的國家的計算機委員會、國家科技局、電信管理局、經濟發展局和新加坡廣播局共同協調、開發經營。政府上網遵循“眾多機構,一個政府”的基本思路,政府部門不單獨建立網站,由一個機構把各個部門統一到一個網站上,避免重複投資和各自為政;同時,電子政務的實施要求政府工作計算機化和辦公自動化,它意味著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與關係的轉換。新加坡政府提出把“公眾當成客戶一樣對待”,宗旨是“以公眾為中心”,一些業務不再按照部門設置,而是按照流程打包處理,也就是說,公眾或企業在辦理網上業務時,不必再考慮各個政府部門站點,而是按照業務流程,在一個界麵上完成所有相關業務手續,讓各個政府部門的服務無縫集成,實現“一站式”網上辦公。為此,新加坡政府對行政業務運作流程進行改革和重組,對政府部門內部與部門之間的行政職能和組織機構進行整合,為社會公眾提供一種“無縫隙政府服務”,使電子政務建設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實效。
(3)強化應用,注重培訓加快人才培養,努力提高政府官員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電子政務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電子政務建設的目的及其生命力就在於應用。新加坡電子政務成功的經驗正在於即時、普遍和有效的應用上。上至總理、部長,下到一般公務員必須上網辦公和網上服務。目前新加坡政府內部所有的文件資料的流轉,均通過網上傳輸完成。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電子政務人才培訓,要求各級官員、公務員都必須具備信息化知識和操作技能。按一般、中層、高層三個不同層次,由政府出資,每人每年參加不少於15天的各種培訓。對於政府各局所需的資訊科技專門人才,則由專門的業務部門NCB(相當政府的信息部門)統一招考後分配到各部門任職。
新加坡政府還十分注重提高公眾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能。1997年前總理吳作棟創立了社理會,這是一個學習型的組織,由5個市長管理5個社理會,下設資訊科技與終身學習等13個功能委員會,推行“資訊科技學習計劃”和“資訊科技帶回家計劃”,由政府出資80%,20 010社理會自籌。此外,新加坡還有許多公眾聯絡所,在聯絡所裏,有政府提供的電腦,以方便家中沒有電腦的公眾上網。正是政府的這些舉措,使得新加坡人學習應用電腦的熱情很高,從而提高了全社會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4)突出服務,雙向互動新加坡電子政務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在建設過程中始終遵循為公眾服務的宗旨。其政府門戶網站從界麵到功能的設計都非常人性化。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將政府服務劃分為政府服務、企業服務、新加坡公眾服務及非新加坡公眾服務等四個人口。人們不需要了解政府組織的複雜結構和關係,也不需要知道哪一項服務該向哪個部門要求,隻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網站就會把用戶帶到相關單位。
1)別具一格的“新加坡電子公眾”中心,成為全球最為成熟的政府對公眾模式。它將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人生過程劃分為諸多階段,在每一個階段裏,都可以得到相應的政府服務,政府部門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驛站”。每一個“驛站”都有一組相互關聯的服務包,例如,在“就業驛站”裏,你可以找到這些服務包:“雇傭員工”(專為雇主設計),“尋找工作”(專為求職者設計),“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專為外國人提供)等。“電子公眾”網站裏共有九個釋站,涵蓋範圍包括:商業貿易、國防、教育、就業、家庭、醫療健康、住房、法律法規和交通運輸,這些驛站把不同政府部門的不同服務職能巧妙的聯係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驛站裏,“老人護理”服務包來自衛生部,而“結婚”服務包則來自於社區發展部。目前,新加坡公眾可以通過電子在線提供2 600項服務,電子公眾中心可以將其中的1 700多項服務傳送到每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