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宋元駒(1 / 3)

在許多人眼中,宋元駒是個英雄人物。

他與孔先生的關門弟子石青,一勇一智,跟隨晉家家主出生入死多年,平定四海患亂,功勞赫赫,天下得以平定之後,便接下了嬴穹嬴將軍的位子,手中掌控著晉家數十萬精兵。

可除了打仗之外,他自認自己這半生,也挺平淡繁瑣的。

他出生在一戶極其普通的農家,自幼喜歡跟人打架,讀過兩年書,但最愛的事情就是揮著鋤頭在田壟邊苦練力氣。

他那時什麼想法也沒有,認為自己這輩子大約也會跟父親一樣,老老實實地將一輩子都奉獻在這幾畝田地裏。

直到勵王的兵馬打了過來,毀了他們大半壁家園,他眼睜睜地看著年邁的祖父為了保護他不被強行征入勵王的軍隊中,被那些人拿長刀活活刺死。

從那日起,他的想法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為祖父守孝滿一百日,他留下一紙書信第一次離開了家。

那年他才十一歲,做事全憑借著一股熱血衝動,抱著為祖父報仇的想法,他加入了福王的麾下,從一名最低級的步兵做起。

那時他連盔甲都撈不著穿,打仗的時候,全靠著滿身的血肉抵擋敵人的刀劍。

半年後,殷勵身死,刺穿他胸膛的那把劍,是宋元駒的。

福王大大嘉獎提拔了他。

可他非但沒有感到一絲大仇得報的輕鬆,反而覺得肩上的擔子又重了許多。

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立於世的使命感。

他開始真正地學習戰場上的用兵之道,有仗打的時候總習慣衝在最前頭。

然而近十年下來,在四分五裂的形勢之下,福王的勢力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擴張,宋元駒也漸漸發現福王心胸狹隘,隻顧眼前薄利,並非明主。

肅州城外,他們被韓家大軍圍困,還未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對手便狠下殺手。

他拚死逃了出來,躲到一處小鎮上,威脅一位小姑娘給他治傷,最後為一名沉著寡言的藍眸少年所救。

養傷的那段時日,日子很平靜,隔壁的小姑娘總能折騰出許多新鮮的好吃的,每一樣兒都是他這輩子不曾嚐過的美味。

那名名叫晉起的少年,還是一如既往的不愛說話,但他卻日漸地感受到對方絕非池中之物。

分明年紀比他小了那麼多,可在許多細微的處事習慣上卻老成穩練的讓他都自愧不如。

那時他在想,這樣的人,應該也上戰場才是,在這小鎮子上太埋沒了。

直到他即將要離開桃花鎮之時,臨走之前他跟他說了那樣一句話——若他心中尚有抱負未展,來年可去京城晉家尋他。

他的猜測越發得到了肯定,此人確實並非普通的鄉野少年。

可當時他剛曆經過一場大敗仗,諸多想法需要歸攏思考,並沒有將這句話太過於放在心上。

他本想著打打殺殺這些年也沒打出什麼名頭來,險些丟命不說,重要的是一絲成效也沒有,倒不如回家去過安逸的生活作罷。

可真的回到家中之後,他卻發現,多年來的軍旅生活讓他養成了太多無法改變的習慣,他根本忍受不了成日腦中無所事事,吃飽等餓的枯燥生活。

他已年過二十,父母焦急他的婚事,想讓他盡早成親為宋家開枝散葉。

宋元駒十分頭疼,也再一次看清了自己的內心——他注定沒辦法普普通通的過完這一生,他還是想要回到戰場上去。

若不然,他下半生隻怕要永遠活在遺憾當中,無法甘心。

他洋洋灑灑地跟父母表明了自己的誌向,希望能得到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說的很好,我兒子果然有出息,爹為你感到驕傲。”父親用他那幹了大半輩子農活粗糙的大手拍了拍他的肩,繼而道:“時辰不早了,洗洗睡吧,明日起早跟我去插秧。”

母親道:“村長家的二女兒比你小三歲,除了腦子不大好使之外其它的都不錯,你這麼大年紀了,咱家又一般,能討到媳婦已經很不容易了——後日娘便讓媒人安排你們見一麵,若沒有大問題,就盡早把親事給辦了吧。”

“……”

當夜宋元駒一夜無眠,次日天未亮,他起的比插秧的父親還早,又一次逃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