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行——遠邁漢唐
古老的西安,靜靜地在西北大地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中國西北第一重鎮,西安自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國家戰略中舉足輕重。
民國一百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永之抵達千年古都——西安,飛機從西安上空飛過,古老的的中軸線依然是今日西安這座城市總體布局的主線,方方正正的城市讓我不禁感歎先祖們氣吞山河的城市規劃智慧。飛機在鹹陽機場降落,我的內心急切的希望再睹這座城市的魅力,上一次匆匆一日,並沒有認真的接觸她,而自從上次一別,已經六個月了!
從機場到市中心,有二十多公裏的路程,乘坐機場大巴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當天晚上或者說是第二天的淩晨,發生了些不愉快的事情,一晚沒能休息,而對此事的處理到中午才告一段落,由此耽誤了半日的時光,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下午的種種感受一掃夜間的所有陰霾。
從鍾樓乘坐地鐵大約二十分鍾便抵達了大慈恩寺,這座由當時還是太子的永徽帝為感念文德皇後而修建的寺廟已經有1400年的曆史了,而在它旁邊的噴泉廣場與之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副現代與古典融合一體的壯美畫卷。廣場周圍的建築讓我仿佛夢回漢唐,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規模的“中國”建築,但是卻像極了韓國的青瓦台與日本的皇宮,不,按照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日韓古建築像極了這裏,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漢民族的建築藝術的的確確被日韓各國繼承,而中國人早已丟掉了。這讓回想起致力於漢文化複興的朋友經常對我表達的擔憂,他們身著漢服上街普遍被當作日本人,輕則嘲笑辱罵,重則拳腳相向。這也難怪很多人認為“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了。
置身其間,漢唐帝國輝煌出現在腦海裏,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大隋與大唐,從始皇帝統一全國到黃巢起義,千餘年的曆史中心都在這裏。輝煌的曆史,覆蓋著西安,且照耀著整個古代中國。今天,西安作為西北重鎮,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舉足輕重,在這之中,這一國家戰略的名稱則把我拉回到兩千一百多年前,建元二年,一支百餘人的隊伍帶著武帝的囑托與全國臣民的期盼離開了長安,那個領頭人就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張騫,他此行的目的是去尋找尋找傳說中的大月氏,武帝希望能夠與之結盟夾擊匈奴,這次出訪曆經十餘年,而張騫竟有十年被匈奴人關押著,但是他沒有忘記武帝的囑托,更沒有忘記自己是漢人。等他回到長安,衛青霍去病的驃騎早已大敗匈奴,漢軍牢牢控製著河套腹地。顯然張騫的西行沒有能夠為漢帝國找到盟友,但是卻開辟了絲綢之路這一偉大功業。
長安,居天下之中,北依渭水南抵秦嶺,在北方,依托黃河天險與北方蠻夷纏鬥千餘年,在南方,以巴蜀之險峻使戎人不能越雷池一步。無疑,長安代表著中國人的堅韌,代表著漢家兒女幾千年來不屈不撓的奮鬥史。
出售門票的寺廟我從不進入,但是這次不同,我進去了,我不是去拜佛,當然這是因為佛自在心中。站在大雁塔頂層,西安的美麗如詩如畫,玄奘大師不遠萬裏共計十七年去往印度,我們很難想象玄奘大師的內心,但我們可以窺見漢家祖先的毅力是多麼的強悍。永徽這兩個字誰還能記得,永徽盛世,那中國曆史上版圖最廣遨的時期,早已被國人忘得幹幹淨淨!
撫今追遠,我們擁有超越祖先的科技文明,可是卻沒有祖先的崇文尚武,大慈恩寺周圍的角鬥、談文的雕塑與今天俊男靚女的留影形成了我們與祖先最大的差別,曾經,漢家兒女崇文尚武,有春江花月夜般的豪美文筆,也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壯烈,曾經的漢家兒女,將忠勇、相良賢。
遠邁漢唐是曆代華夏兒女的期望,但時至今日,這依舊是個夢,想做到遠邁漢唐,就要有決心去給自己做手術,這個手術也確實非做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