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白眼咬牙問道:“那麼,呂常侍有什麼好對策沒有?是要等到各方勢力到達京都後何進把我們給鏟除了嗎?”說完就暗示其他常侍不管呂強說什麼都要解決了他。
呂強不是傻瓜,見形勢道:“我也在誅殺之列。”眾人才等他說話呂強這才說道:“這次何進的各處勤王兵馬中我知道的有西涼的董卓,並州丁原,東郡的橋瑁,太山的王匡,另外是鮑信和劉備以及青州的公孫康。我先給各位分析下,那董卓是狼子野心,並州丁原一向擁立皇權,而橋瑁,王匡,鮑信不過是袁氏的心腹,隻有那沛國的劉備和青州的公孫康,劉備是漢室的必定要保存漢室而且受了各位不少好處,這人也知道他能在朝內全靠了大家,所以不會來趕盡殺絕。最後的青州公孫康,是在下的忘年之交,一心要保存漢室,昔日他曾言宦官未必是禍,如果沒有宦官也許漢室早在梁冀的時代就改姓了,所以隻要幾位敢保證日後能收斂我敢保證他也會幫助我們,而且他每年的孝敬大家也得到了,所以我的意見我們不如先討好何皇後,等各路勤王軍一來,京城就再也不是何進和袁氏一家獨大了,那麼我們就可以更好的渾水了。”
聽了老大的一篇之後張讓問道:“呂常侍的意思我也明白了,隻是如果不殺何進他誅殺我等之心不死,各路勤王軍若都聽了他的意見那會怎麼樣呢,到時候我等都會身首異處,而呂常侍借和公孫青州的關係到可以獨活了。”
呂常侍笑著道:“張常侍相比比我懂何進這人,何進為人耳根很軟,又沒有多大的本事,不過是靠他妹妹和幾位常侍的幫忙才有今日,你們以為何進會不懂感恩嗎?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士族不想看到宦官和外戚聯合,那麼吃苦的就是他們了,所以才有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帶頭投靠何進,不過是麻痹何進讓他以為誅殺我等之福而已。如果各位信得過我,那麼我去和何進談談先穩住他,然後想辦法揭露袁紹等人的心思就可以了,我想這因該不難吧。”
眾常侍還在猶豫不決,呂強說道:“如果幾位不同意,我感覺我們可以給何苗增加兵力,雖然何苗比他哥哥更差可是不能不說的一點就是何苗這人一心向我們,我們可以叫其他各軍去外麵的軍營隻留下何進兄弟的兵馬,這樣子一來又安穩了何進同時也可以讓各位放心了。”
所有最後都答應一試,呂強就親自去和何進談,沒想到何進還真聽進去了,暫緩了誅殺宦官打算等各路兵馬到達之後。
然後何皇後召集何進入宮,本來這次張讓等人要殺何進不過他們改變政策而是勸何皇後讓何進把袁紹等兵力駐紮城外,讓何苗的兵馬管理禁宮外城,何進的兵馬管理城池,本來何進不同意可是拗不過何皇後的堅持,何進也答應了,這樣子也算減除了城內袁紹等人的兵力。
之後在呂強的支持下,在宮內的小宦官中找到一個武藝不差的人出任了一個小軍官而帶領蹇碩以前的一支親兵隊百餘人,這件事何進也答應了用他的想法這件事可以麻痹一下宦官吧。
然後呢?袁氏的兵丁到了也被安排在了城外,直到董卓的兵馬一起到來,可是何進卻更加不敢誅殺宦官了,因為何進再傻也發現自己無法完全掌握城外的部隊了,這樣子使得何進更緩慢了。
不過這一切卻急死了城內的一人,這人就是一切的策劃者袁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