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武帝端坐尊位,眾大臣參拜完畢之後。武帝掃了一眼朝臣厲聲說:“自從伊稚斜單於即位以來,匈奴更加猖撅。屢入代地,攻雁門,劫掠定襄、上郡,使我大漢之民不勝其擾。故朕決定不日發兵攻打匈奴。朕此戰,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匈奴人:他們太過份了!不顧大漢六十餘載和其修好之心,屢屢挑釁犯邊,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們已經激起了漢朝舉國上下,全民的憤怒!此次出征的成敗當然重要,向天下昭明朝廷的態度同樣重要!”
武帝話音剛落,從朝臣中疾步走出一人,伏地拜倒說:“陛下,匈奴如此不把我們大漢放在眼裏,臣願意為陛下分憂,請陛下讓臣帶兵阻擊匈奴。”
武帝定睛一看,原來請戰的是武安侯太尉田鼢—自己的舅舅。
“武安侯為國分憂之心朕知道了,你且退下,關於領兵和匈奴作戰一事朕已有決斷。”武帝看著朝臣們說。武帝頓了頓接著說:“大將軍衛青聽旨,朕命你為此次戰事的三軍統帥,給予你三萬精騎。其餘副將和偏將人選由你擬定上報給朕。退朝!”
甘泉宮內太尉田鼢正和太後王娡說話。“姐姐,俗話說舅甥一家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如今皇上年輕,我這作舅舅的想幫幫他,可是陛下怎麼老是和我這麼生分呀。沒有貼親兒的幫手,怎麼震住那些殲滑刁鑽的王公貴戚們!我雖說是個太尉,可是隻是個名好聽,沒有任何實權,這統兵打仗的事陛下都交給那衛青了,若論親疏,難道我還不如那衛青嗎!我這太尉還說是統領天下兵馬呢,恐怕能調動的隻有我太尉府中的那幾個親兵吧。”太尉田鼢向太後抱怨著。太後說:“可是人家衛青畢竟是有那個能耐,你看和匈奴大戰,自高祖建國以來我們什麼時候贏過,可是人家衛青就打贏了匈奴。”
田鼢輕蔑的說:“那是現在國富民強,衛青要兵要馬要糧都能夠充分滿足,這樣打仗派我去也一樣能贏。”太後聽了說:“好了好了,不要抱怨了,回頭我和徹兒說說,也叫你領兵。”
退朝後衛青和武帝到宣室,衛青向武帝回稟自己的將士布置。“臣決定任命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臣指揮,大軍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裏,出雁門關和匈奴決戰。”
“趙信為前將軍?衛青你怎麼用一個匈奴人為前鋒將軍呢?”武帝聽了衛青的彙報之後說。
“回陛下,這趙信是臣一手提拔的,當初匈奴軍臣大單於從趙信父親手裏搶走了他的母親,趙信試圖行刺未成,被抓住了,自此被貶作奴隸,隨軍出征,戰敗被俘後投降我大漢倒也一直以來忠心耿耿。他趙信在我大漢騎兵訓練上立了功,而且熟悉匈奴人的軍情和戰術,臣覺得把他放在這個位置上最為合適不過。”衛青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