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參加革命,194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新華社記者,邊區“群眾日報”記者,“寧夏日報”編采室主任、記者組長,寧夏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兼總編,寧夏省文教委員會委員。1950年12月起任寧夏省廣播電台黨組副書記,中共銀川地委委員、銀川報社總編。1955年6月起任中共甘肅省委黨刊室主任、秘書處長,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副秘書長兼保密、黨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共武威縣委副書記,中共武威地委委員。1979年8月起任中共平涼地委代書記、書記兼平涼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1983年4月起任中共甘肅省委委員、秘書長,後任甘肅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1985年5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1988年1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並任省政協黨組副書記。是甘肅省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
1953年在寧夏省第一屆勞模代表大會上被授予“模範工作者”稱號。所寫中篇小說《曆史的變化》,獲寧夏省第一屆文藝作品評獎小說作品二等獎;長篇小說《延河魂》,獲1995年《敦煌文藝》文學獎。
崔國權(1929~),原名崔國荃,陝西米脂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參加革命工作,曆任三邊分區吳旗縣完小教員、班主任,中共吳旗縣六區區委委員、宣傳科長,吳旗縣委宣傳部幹事、副部長、部長,中共三邊地委宣傳部幹事、三邊報社記者、編輯。1949年9月後,曆任《寧夏日報》編委委員、黨組成員、記者部主任,新華寧夏分社通采室副主編、寧夏日報總編辦公室主任、副總編輯。1954年後,曆任白銀有色金屬公司黨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兼任公司共青團書記,白銀廠報總編輯。中共白銀有色金屬公司黨委副書記、政治部主任。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中遭受迫害,1978年複查平反,恢複政治名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曆任甘肅省環保局常務副局長、局黨組副書記,中共甘肅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省保密委員會主任,中共甘肅省委秘書長。1984年3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1987年4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1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並任黨組副書記。1993年1月任政協甘肅省第七屆委員會谘詢員。是中共甘肅省委第六屆委員,曾兼任甘肅環境學會副會長,甘肅生態學會顧問,甘肅省國際友人研究會副會長。
黎中(1930~),河北玉田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5年8月參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6月起任甘肅省經計委副主任,1965年5月起任青年團甘肅省委書記,1970年11月起任中共蘭州棉紡廠委員會書記,1972年11月起任甘肅省政府財貿辦公室副主任,1975年12月起任中共定西地委副書記、書記,定西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定西軍分區第一政委。1981年3月起任甘肅省進出口委員會主任、甘肅省對外經濟辦公室主任、中共甘肅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甘肅省農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兩西”農業建設指揮部總指揮、甘肅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1977年12月當選為甘肅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87年出任國務院三西地區農業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後為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1989年3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1993年1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並任黨組副書記。
曾主編《甘肅四十年經濟簡史》、《三西移民錄》等書(1992年甘肅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要論文有《簡論“三西”地區開發扶貧移民問題》、《關於“三西”地區發展農村支柱產業的幾個問題》、《鞏固發展溫飽成果,向脫貧致富前進》。
1988年曾獲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陳劍虹(1937~),浙江杭州人,196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焊接專業,1968年5月,清華大學焊接專業研究生畢業。教授。無黨派民主人士。
1961年參加工作,在北京機械學院任教。1963年,考入清華大學焊接專業讀研究生。1968年5月起,在甘肅工業大學工作,1987年晉升為教授。1985年至1995年任甘肅工業大學校長,甘肅省人大第五、六、七屆代表,甘肅省第七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第六屆代表。1989年3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1993年1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科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構工程學會焊接學會第三屆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