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生碌碌無為,其原因就是他們對自己的生命投資太少。
——在一幫得過且過、懈怠懶惰、愚蠢懦弱者的眼裏,仿佛世界上一切好位置、有出息的事業,都已經人滿為患了。
——你應該像裁判要求參賽者一樣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訓練培養成一個你所期望的那種人。
為有益的事而忙。
一個人如果沒有力量上的積蓄,那麼他一旦遭到失敗,就會一蹶不振,甚至對自己曾經有過的強項也毫無興趣。很多青年男女就是由於沒有積蓄相當的能力,儲藏相當的體力、智力及處理事務的能力,以至於不能應付目前的事務,更無法應付非常時期的困難,也因此最終在生命路途中遭到失敗。
有些人之所以一生碌碌無為,其原因就是他們對自己的生命投資太少,沒有受過相當的教育,以及在其他的訓練和知識方麵下得功夫也不夠多。既然播種得少,也就不會有豐盛的收成。好的機會總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而這個人能否抓住它,並以此取得成功,完全在於,他是否積蓄了充足的力量。人的一生,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能夠貯藏可供一生應用的力量。總之,力量貯藏得愈多,就愈能應付外來的事變。
這裏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海尼在議會發表演說詞後,在韋伯斯特看來幾乎無可辯駁。但第二天上午議會再開時,韋伯斯特感到自己不能不作答辯了。但這時,他已沒有翻閱資料和圖書或請教他人的時間了,可議會所辯論的問題,又是關係到美國國運的大問題。當時的情況是,議會的投票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韋伯斯特的答辯。韋伯斯特就是在那千鈞一發的緊急時刻,發表了他那篇最有名的演說詞,而他的那篇演說詞就是他在一個晚上草草寫就的。韋伯斯特自己說,在那天晚上,他一個人坐著,既沒有書籍也沒有別的幫助。於是,他想到平日儲存的劄記,韋伯斯特就把這些東西作為參考資料,寫成了那篇演說詞,並在議會上用很充分的理由,答複了海尼的演說,贏得了其他議員的有力支持。假使韋伯斯特平日裏沒有積累材料,那麼他怎能在這短暫的時間裏產生這麼有名的答辯呢?
所以,人在體力、精神、道德等方麵的積累,有時會產生不無可估量的價值。若想在世界上成就大業的年輕人,必須要在上述各點作好充分的準備,能夠隨時應付一切事變的發生。
在普法戰爭前,著名的普魯士將領毛奇將軍已經作了多年的準備。由於準備充足,所以戰爭一爆發,他率領的軍隊很快就擊敗了拿破侖三世。“讀史使人明智”,這段曆史可以給青年人以很大的啟示。
在普法戰爭爆發前的十三年裏,毛奇已經做了精密的作戰計劃。並將之告知全國的每個軍官。所以在戰爭爆發時,這些軍官就可以立刻依照著去做。
普魯士全國的每個司令都有一個放著關於戰爭秘密訓令的信封,如怎樣調遣軍隊,怎樣進攻退守等等作戰方略。他們一旦接到戰爭的動員令,便可拆開密封著的信,立刻依照信上的作戰方法去做。此外,作戰的地點也預先有規劃,通常設置在地理恰當、交通有利的地方,以便作戰時的調度。
對於訂下的作戰計劃,毛奇將軍也常加以變更和修正。修正好了,再密封著交給每個將領。據說他在1868所已確定了在1870年應用的最後戰略,而最初的戰略竟然在一八五七年就已經確定了。因此,普法戰爭爆發後,普魯士的軍隊在他的領導下,進退自如,攻守有序,秩序井然,好像鍾表裏的發條機製一般準確。
了解了毛奇將軍在戰事上的深謀遠慮後,再來看法國軍事當局的做法,就會發現有天壤之別。普魯士軍事當局事事都有準備,而法國當局則不然。
在戰爭中,法國的將領常從前線打加急電報給總司令部,不是說缺乏給養,便是說缺少紮營材料,還常報告軍隊不能迅速集中。法軍在調度上的混亂,由此可見一斑。也因此,法國的軍隊在戰場上不堪一擊。結果,由於沒有準備,招致普法戰爭的失敗,給法國帶來了一個無法忍受的恥辱。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對事情沒有準備,而最終敗得一塌糊塗。有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的能力足夠應付當前的事務,就不想再求提高和深造,不想再建一個更寬闊的基礎,以備將來之用。他們沒有長遠的打算,隻是停留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