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魏帝曹操(2 / 2)

衛濤微微皺眉,按照衛濤的了解,天子劉協在許昌其實早就是有名無實,自從衛濤拿下荊州進攻孫權之後,曹操就是完全沒有了讓天子執政的想法。

畢竟天下當時已經是進入了關鍵時候,可不是讓內部政令混亂的時候,而後衛濤以迅速降服孫權,又以兵據曹操,再是西進平劉備,更是讓天下唯有兩雄相爭。

若是此時乃是曹軍取勝,倒還是好說,畢竟大勝之下,曹操的威望更進一步不說,說不定還可反攻衛濤,如此無帝位不足以號令天下。

但這時候卻是曹軍大敗,之前清理那些沒有足夠心毅之人倒也罷了,可竟然還是奪取帝位,毒殺自己麾下謀臣,這是為昏君之舉啊!

“曹操緣何是如此?一直以來可沒有聽說過那曹操是有什麼不對之處,為何突然之間就是做出此等神令智昏之舉?其他人且是不說,單單隻是那荀文若便是天下奇才,有王佐之才,其他諸人更不用多言,哪怕最次為官一地也是綽綽有餘,如此盡皆殺之,豈不是令著手下心寒,還更有何人敢是以從命相助?”

衛濤的疑惑其實也是他手下諸多謀臣的疑惑。

那曹操的確可算得上英明神武之主,竟然如此倒行逆施,實在令他們無法是為想象。

“莫不是曹操想要引陛下前往一戰?之前大戰過後,陛下正當休養生息,不宜再開戰事,不過卻卻也不對,若是如此,就算能夠一時戰勝陛下,也不過是折損一些陛下手下將士而已,想要真正傷到陛下根基還是不可能。”

周瑜雖然是開口,但還沒有是等人回答就是自己搖搖頭將那結果給否認掉了,對周瑜而言,那所謂的結果也的確是可笑了一些。

“啟稟陛下,臣實在是不知那曹操如此所為到底是所求者何也,除非是其有十足把握陛下數年之內絕不會是出兵攻打許昌,唯有如此,其才是能夠真正坐穩住帝位,而且通過休養生息逐漸是恢複實力。”

聽到這裏,衛濤不由得微微搖搖頭,他自然不會說因為著什麼就會是故意放棄攻打許昌,那根本不可能。

而且衛濤也不是那種輕易心軟之人,到了這個時候,早就是接受了自己與曹操唯有一人可存的事情,除非有一方是為降服。

“公達,不久之前你才是見過曹孟德,你以為其可是有利令智昏否?”

思量了一陣,除了‘利令智昏’四字,衛濤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會是令曹操會是如此行做。

“啟稟陛下,我見那曹操神清智明非是愚鈍之人,更無有何利令智昏之說。甚至以我觀之,那曹操行事卻是極有分寸信心,好似一切都盡在把握之中,非是那昏庸之人。”

荀攸自然明白衛濤為何所問,微微沉思了一下之後,還是言道。

“不過我細細所思其言語,卻自感其自有信心讓陛下而往之,恐怕不久之後許昌當再是有一戰也!”

說是如此一說,但其實那荀攸也沒有能夠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不過對此,衛濤自然無法言怪,畢竟能夠說出這些話,也算是難為荀攸了。

“奪位、弑帝,孟德這是在自尋死路。哪怕我再是有心,在取了許昌之後,都不得不將之斬殺,而且哪怕是孟德能夠出逃,恐怕天下之大也無有他的容身之處。”

聽到衛濤所言,所有人皆是沉默。

正如所言,曹操行此大逆,除非他是能夠鼎定天下,不然如何都不可能是洗脫得了罪名,花費如此代價而無所有得,實在不像是曹操。

“陛下,那曹操如何我自是不知,不過如今邊境已是有消息傳來,隨著張遼等諸位將軍奮力,匈奴、烏桓、鮮卑、羌族如今已經是徹底分裂,其中一部分是徹底的投入我等大漢之中,他們手中都染著同族之血,不可能背叛大漢,另外一部分雖然依舊是敵視我大漢,但大部分已經是被斬殺,其餘的人也已經是被北逐,再不為患,至於還有一部分本是中立,但經此一事其實已經接受了現實,極為溫馴。”

就在這時候周瑜又是一拱手而道。

“曹操之事何不暫放一旁,先定北疆,平定外患,定我中原一族萬年興盛之機。至於曹操,若果是利令智昏,遲早皆亡,若是有謀算,當以不變應萬變也!”

“妙!”

聽到周瑜所言,衛濤不由得微微一讚歎,果然是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