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很有可能是裝瘋,而且很有可能是在當時從那一日離開之後就已經是開始如此所為。
不得不說司馬懿很‘狠’,這等連自身都是能夠算計的人是有多麼的可怕自然不用待言。
天下將平,剩下的就緩治天下,司馬懿如此所為,世家如此行事,可以說是天下間最後一道難關。
不是衛濤向他們屈服,就是世家向衛濤臣服,沒有第三個可能,世家大族根基深厚,可沒有那麼容易撼動得了。
“原來這才是孟德真意,可惜了孟德的一番苦心。”
這時候再是細細思量,衛濤終於是發現原來曹操最後一次恐怕也不單單隻是想要讓自己招攬道司馬懿,畢竟司馬懿隻是一個人還當不得曹操如此做為,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當時曹操已經是有幾分預料。
預料到了這天下的世家大族絕不會甘心於如此。
“既然如此,我便是看看如何!”
衛濤很快就是心下決心,兩世為人,他相信那‘九品中正製’恐怕也就是要呈現在自己的案頭。
所以,當下衛濤將所有辭官之請全都暫時壓了下來,而對新朝所有之政,多是延續漢製,並沒有是絲毫要改變的意思,更沒有絲毫旨意頒布。
雖隻如此,但所有人都是能夠明白,這不過就是一時權宜而已,新製必定是有,衛濤是在等候著他們的下一步動作。
時間就是在此一舉。
過不到數日,朝政之時,那陳群隨即就此站了出來,向衛濤而道。
“啟稟陛下,如今陛下一統中原,天下漸定,外間蠻夷也是逐漸臣服,然鼎定中原不可無政。臣乃愚鈍,本不應妄議朝政大事,然見天下無政心中焦慮故而宿夜憂思,得此一政,請見陛下,陛下若能閱之,臣為甚幸。”
“長文乃我朝重臣,所言也是有理,朕本意是為天下初定,不易大動,故延漢製。然,漢製本不全,不然也不會因此而失天下,讓我中原百姓陷入水火之中,如今長文既然有所思,吾必細思之。”
陳群所上奏的不是其他,的確正是九品中正製。
曆史上的九品中正製具體是如何,衛濤卻是不知道,不敢陳群所上奏的這一份九品中正製卻是明白,的確是照顧世家大族的利益。
其他方麵自然不用多說,重點乃是將人才分為九等,其中的依據包括方方麵麵,本人的才能,容貌都在其中,不過最是重要的一條乃在家世。
無有家世者不得六品往上,越是往上家世的要求就是越高,若是前三品,更非是頂級大族不可出也。
而且還不止如此,品級還是與官職大小有關,品級越高能夠獲得的官職越高,達不到品級就無法是任官。
至於不入前三品者,更是沒有能夠進的中樞的可能。
這樣一來,整個朝政可以說就是與世家所占據,哪怕是寒門有才之士,也許可任官職,但卻是小官小吏,除非他是能夠將自家轉變為世家,以詩書傳家,曆經數世積累,最後方是可得也。
這就九品中正製,本來衛濤心中已經是有所準備,但在仔細看了之後依舊是為其所驚歎。
是的,是驚歎,在衛濤看來,這其實的確很是精妙,尤其是陳群在其中所言更是如此。
的確,正如陳群上書所言,天下精英者大半在世家,而且是在這個時候,更可以說所有精英全都是在世家。
而且世家子弟固然是紈絝,固然是有貪汙受賄,但寒門子弟同樣也是如此,而且一旦真是如此,那麼其危害更甚於世家子弟。
如此一來,的確不可不慎。
的確,衛濤手中也是有著科舉,但誠如是言,科舉選人,其實也多是在世家子弟當中選,那些寒門中人有多少能夠憑著所謂之才學達至於如此?
“也許全盤的九品中正製不可,但若是能夠加以融合改造卻未必是不可。”
一陣沉吟之後,衛濤卻是如此所想,當然這不意味著是衛濤向著天下世家投降,畢竟世家的意思很是明白,就是要占據朝廷所有職位,並且能夠世世代代保持下去。
而衛濤卻是要行平衡之策,不僅是因為要給寒門英才一條出路,更重要的是要使權柄行於天下,自然就是需要是有平衡。
一味的依賴於大族,久而久之,就可能是給他們以上位取而代之的機會,到時候又是免不了一場中原大亂,相互爭奪,衛濤自不允許是為如此。
至於不用世家,那完全是愚鈍之策,諱疾忌醫之法,衛濤還沒有昏庸無道,自然不會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