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重定增廣(3)(2 / 3)

引起一段冷趣幽思;

芳菲園圃看蝶忙,

覷破幾般塵情世態。

言中信, 行篤敬。

君子安貧, 達人知命。

惟聖罔念作狂,

惟狂克念作聖。

愛人者, 人恒愛;

敬人者, 人恒敬。

好訟之子, 多致終凶;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損友敬而遠, 益友親而近。

善與人交, 久而能敬。

過則相規, 言而有信。

貧士養親, 菽水承歡;

嚴父教子, 義方是訓。

不為昭昭信節,

不為冥冥墮行。

勤, 懿行也,

君子敏於德義,

世人則借勤以濟其貪;

儉, 美德也,

君子節於貨財,

世人則假儉以飾其吝。

欲臨死而無掛礙,

先在生時事事看得輕;

欲遇變而無倉忙,

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

識得破, 忍不過;

說得硬, 守不定。

笑前轍, 忘後跌。

輕千乘, 豆羹競。

子有過, 你當隱;

父有過, 子當諍45。

木受繩則直, 人受諫則聖。

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家醜不可外傳,

流言切莫輕信。

下情難於達上,

君子不恥下問。

芙蓉白麵,

不過帶肉骷髏;

美豔紅妝,

盡是殺人利刀。

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

定不深心;

修德而留意於名譽事功,

必無實證。

一人非之, 便立不定,

隻見得有是非,

何曾知有道理;

一人不知, 便就不平,

隻見得有得失,

何曾知有義命。

智生識, 識生斷,

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

人各有心, 心各有見。

有鹽同鹹, 無鹽同淡。

人間私語, 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 神目如電。

一毫之惡, 勸人莫作;

一毫之善, 與人方便。

終身讓路, 不枉百步;

終身讓畔, 不失一段。

難舍難亦分, 易親亦易散。

口說不如身行,

耳聞不如目見。

隻見錦上添花,

未聞雪裏送炭。

傳家二字耕與讀,

防家二字盜與奸。

傾家二字淫與賭,

守家二字勤與儉。

作種種之陰功,

行時時之方便。

不汲汲於富貴,

不戚戚於貧賤。

素位而行, 不尤不怨。

先達之人可尊也,

不可比媚;

權勢之人可遠也,

不可侮慢。

祖宗富貴, 自詩書中來,

子孫享富貴而賤詩書;

祖宗家業, 自勤儉中來,

子孫得家業而忘勤儉。

以孝律身, 即出將入相,

都做得妥妥停停;

以忍禦氣, 雖橫禍飛災,

也免脫千千萬萬。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若有不報, 日子未到。

水不緊, 魚不跳。

年年防饑, 夜夜防盜。

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好義固為人所欽,

貪利乃為鬼所笑。

賢者不炫己之長,

君子不奪人所好。

受享過分, 必生災害之端:

舉動異常, 每為不祥之兆。

救既敗之事,

如馭臨岩之馬,

休輕加一鞭;

圖垂成之功,

如挽上灘之舟,

莫稍停一棹。

窗前一片浮青映白,

悟入處, 盡是禪機;

階下幾點飛翠落紅.

收撿來, 無非詩料。

種麻得麻, 種豆得豆,

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見官莫向前, 做客莫在後。

會數而禮勤, 物薄而情厚。

大事不糊塗, 小事不滲漏。

內藏精明, 外示渾厚。

佳人傅粉, 誰識白刃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