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賜婚了,而且婚期又這麼急,準備嫁妝就上了議事日程。
傅榮既然襲了兄長的爵位贍養母親,照護侄女,這秋霜的嫁妝理當就是由他們夫婦來辦,可是如何辦,這是個問題。
先前孫氏和女兒使手段奪了秋霜婚約,秋霜氣病交加,病勢沉重,傅老太太看大孫女不濟,是她親口答應了將大兒媳留給女兒的嫁妝給傅秋嵐,可現在傅秋霜不但沒病,還賜婚肅王,要是還照以前的議定,這事就不好辦了。
別說秋霜不答應,就是京城同僚知道了,人家還不笑話他鎮國侯府苛待侄女,誰不知他這爵位不是自己掙來的,是侄女的爹用命換來的,這要是得了人家的爵位家產卻不肯出嫁妝,以後這鎮國侯可不用在京城混了,誰瞧得起啊,最重要的是這可是禦賜婚約,皇上的麵子可不能不給。
隻是孫氏雖然知道這些,可讓她將到手的東西再拿出來,跟要了她的命差不多。思前想後,這事還得著落在老太太身上,是老太太當初答應的事,否則她雖有賊心卻還沒那賊膽,就讓那掃把星找老太太要去吧。
傅老太太人精似的人兒,怎會不明白兒媳的意思,想想也是自己草率了,為什麼那麼著急沒等事情核實就讓那寧家退了婚,要是寧家不退婚,婚約依舊履行,可能就沒有這嫁妝的事,可那樣的話,也就沒有賜婚的事了,自己也就沒有個王爺孫女婿了。
不過這嫁妝嘛,雖然已說了將來給傅秋嵐的話,畢竟還沒過孫氏母女的手,還在自己手裏握著呢,要沒這些東西在手,憑自己以前對大兒子的偏心,二兒媳孫氏還能給自己好果子吃?這也是她老人家晚年傍身之財,
傅老太太明白,自己兒子小戶出身,憑軍功做到國公位,名揚大齊,這固然是自己兒子有出息,和大兒媳娘家的鼎力相助也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大兒媳與自己兒子成婚時,自己兒子還隻是一個普通的軍中偏將,得到嶽父的青眼,不但在軍事實踐上指點他,還把女兒許給他,讓他得以在軍中迅速成長起來,在眾多同伴中脫穎而出,成為軍中佼佼者,後來更與老肅王相識,隨著老肅王南征北戰,履建奇功,更在掃平西涼的戰鬥中立下大功,這才得封國公之位。這一切,飲水思源,大兒媳一家是功不可沒的,大兒媳嫁過來時,因是娘家獨女,娘家的所有家產基本上都帶了來,大兒媳婚後,又隻生了秋霜一個,無論如何,這大兒媳的東西應該留給大孫女才對。
道理雖明白,隻是財帛燒人手,傅老太太沒見到這些東西時,沒覺得什麼,可一旦過手,再拿出來就不那麼情願,雖然她明知那不是她的東西。當時為了給傅秋嵐做麵子,說了給她嫁妝的話,當時也隻是說一半留一半的意思,並沒打算全給她,自己老了,也得為自己打算,靠兒子媳婦養老,這手裏沒幾個錢防身,日子也不好過。可沒想到,本以為快死了的大孫女居然活了過來,還被賜婚皇子親王,老太太如鯁在喉,樂也不是,哭也不是。
侯府上下存了這種心思,可想而知當秋霜在她們麵前提起嫁妝之事,傅榮一家沒一個好嘴臉,傅老太太陰著臉,坐在主位上裝睡,孫氏冷言冷語嘰誚不已,兩位姨娘也在旁邊加油添醋,沒有好臉,秋霜一怒之下,擺出態度:“祖母,叔叔,你們是讓我上衙門告狀,當官理論麼?我不過是想要回我母親的東西,便這麼難為你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