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由於其內部文化的多樣性,地域環境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資源短缺等等特征與中國相似,也由於中國的環境保護製度很大部分的內容乃借鑒歐盟,更由於近年來國內民眾從中歐貿易中所領教到的歐盟環境標準,讓我們想象研究歐盟環境保護製度對於中國的價值。
歐盟內部各成員國之間在地理環境、自然氣候、經濟發展水平、環境保護水平、環境保護意識等各方麵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因此,歐盟在環境領域采取共同行動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健康,實現可持續發展,歐盟在環境保護方麵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近40年來,歐盟的環境政策經曆了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從成員國關心各自的環境保護到關注整個歐盟的環境問題,從被動治理汙染到主動預防汙染,從注重自然環境保護到強調整個生態係統的維護和可持續發展,從完善歐盟自身的環境法規和建立相關機構到以歐盟的環境政策影響國際社會、推動全球環境合作。在這一過程中,歐盟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和完整的環境政策體係,環境法規建設由《羅馬條約》對環境問題的忽略,到今天對空氣和水的質量、噪音、土壤、化學品、核輻射、動植物保護、氣候變化、臭氧保護、生物多樣性、沙漠化、森林、酸雨、可持續發展等方麵的眾多立法,環境政策的一體化已成為歐洲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歐盟環境政策以其先進的環保理念、技術、手段和機製,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鑒的對象。
作為歐盟製度叢書之一,在構思本書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目的,就是向讀者介紹歐盟究竟是如何保護環境的,或者說,作為超國家的機構歐盟製定了哪些法規,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以有利於環境?又是通過怎樣的程序和機製使環境法令發揮真正的作用?有哪些最新的進展?
歐盟環境保護製度體係以環境政策為核心內容。從環境法規到環境行動計劃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歐盟環境政策進化的主線,同時這三者也構成了當今環境政策的主要內容。這三者分別成為了本書的第二、第三、第四章。歐盟所頒布的環境法規,隻是針對當時存在的問題做出反應,主要注重製定部門標準,以“控製—命令”、禁止以及強製性的技術標準等方式來反擊汙染,這也是工業化較早的國家應對環境問題的最早的且至今沿用的選擇。就狹義的環境政策而言,最重要的內容是環境行動計劃,因此它又是本書考察的重點對象。
第五章所講述的環境政策的手段是很具歐盟特色的如何使環境法律生效的措施。歐盟環境政策還具有世界眼光和治理國際環境問題的氣魄,所以其外向性的環境政策是歐盟環境政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中與中國的環境合作和綠色壁壘可能是中國讀者更感興趣的話題,這些內容表述在第六章、第七章。
環境政策是環境保護製度的核心內容,環境政策與政策出台之前的決策機製,以及政策出台之後的實施機製即構成了歐盟的環境保護製度。一項政策,其製定與實施的機製與程序往往決定政策的內容與成效,所以我們在第一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歐盟環境政策的決策與實施機製。
總體來說,本書以歐盟如何保護環境為主線介紹了以環境政策為主要內容的歐盟環境保護製度體係,這是我們的視角。也許從不同的視角可以得出另外版本的製度體係。
本書力求資料、信息的準確性與最新性,然而這兩點都做得不夠。一來由於環境所涉及的麵太廣、專業太多,二來環境政策的內容近年來更新很快。
作者希望本書能成為一個引玉之磚。雖然作者為本書的寫作準備了多年時間,但由於歐盟環境製度的博大精深及其在近幾年大規模的更新,本書肯定存在諸多不足甚至是錯誤,敬請專家學者指教,以便今後改進。
本書由湖南大學肖主安博士和南京國際關係學院馮建中教授合作完成。第一、三、六章由馮建中執筆,肖主安完成第二、四、五、七章及本書的總體構思。
本書參考了大量的外文書籍和資料,也參考了少量國內在歐盟環境政策方麵的著作和有關論文,在此對給與我們幫助的作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由於篇幅所限,恕未在本書的參考文獻中一一列出。
本書的寫作得益於南京大學歐盟研究所楊豫教授的精心指導,在此致以謝忱!
肖主安
2006年3月於嶽麓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