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後記(1 / 1)

自1949年9月彬縣政協的前身彬縣各界人民代表會成立至今,沒有一部全麵、係統地記錄政協誕生、發展的專誌。為達總結經驗、彌補不足、真實記述彬縣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曆程,以期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之目的,從政協彬縣第十屆委員會任期就啟動《彬縣政協誌》的編撰工作。但由於編輯人員太少,時間跨度久遠,資料極為欠缺等原因,一直未能編撰成冊。

2008年12月,政協彬縣第十一屆委員會在第十屆政協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編撰。編委會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忠實記述彬縣政協組織發展的曆史。同時從實際出發,確定《彬縣政協誌》記述的時間,上限自1949年9月彬縣各界人民代表會成立始,下限至2011年2月政協彬縣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止。

編撰人員查閱大量資料,結合彬縣政協的實際情況,經多次修改,反複推敲,擬定誌書編纂綱目,提交主席會議審定。在編撰人手短缺、資料殘缺不全,又不能影響政協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編撰工作隻能夜以繼日,加班加點。編撰人員先後深入縣委組織部、縣檔案館、圖書館、政協檔案室,查閱、抄錄大量資料,查看數百卷檔案、幾千份文件、報紙,查找、複印資料1 000多份70 000多字。並電話、函件問詢,上門走訪老領導、老同誌和有關知情者數十人,才於2010年2月底初步完成文字和圖片資料的搜集任務。2010年3月初,進入資料整理、編纂階段。到2010年10月完成初稿。初稿完成後,及時送編委會審閱。政協各位領導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初稿先後進行4次認真審改,提出許多修改意見。編撰人員根據意見再次修改、補充。縣政協先後召開主席會議3次,對誌書從篇目、結構、事實、文字等方麵進行集體審閱。為了使《彬縣政協誌》能夠實事求是地記錄彬縣政協組織的發展曆程,全麵客觀總結彬縣政協工作,向彬縣人民提供一部觀點正確、資料翔實、結構嚴謹、文字簡練的《彬縣政協誌》,編委會領導和編撰人員認真工作,未敢稍有懈怠。

《彬縣政協誌》本著“求實存真,古今兼容,略古詳今”的原則,突出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集思想性、資料性、科學性為一體,是彬縣政協誕生、發展、壯大的真實反映,為全社會認識、了解彬縣政協提供了一部翔實史料,也為政協後來者議政建言、續修誌書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彬縣政協誌》的順利出版,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到省、市政協的精心指導與鼓勵;得到部分政協常委、委員和相關鄉鎮、部門的熱情參與和積極配合;得到政協部分退休老領導的關懷和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認真閱稿、審稿,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保證了誌書內容的完整和資料的真實。在此,謹向關心和支持《彬縣政協誌》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相關鄉鎮、部門和出版社表示誠摯的謝意!

《彬縣政協誌》的編纂,我們雖然做了比較係統、全麵的探索和努力,但由於曆史的原因,尤其是受“文化大革命”衝擊,政協機構癱瘓,“文革”前資料散佚殆盡,加之大多數老同誌已離世而去,無法搜集考證此前的詳細資料,故隻能抱憾空缺,這不能不說是莫大的損失。同時,又因諸多原因,後來的資料仍有不少缺失,部分資料無據可查,加之編撰人手極缺,編撰人員經驗不足,水平有限,錯誤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盼相關人士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