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知識
菊花,又稱菊華,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的幹燥頭狀花序,是衛生部規定的藥食兩用妙品。菊花原產我國,經數千年栽培,品種紛繁各異,為著名的觀賞植物。
適宜範圍
性味歸經 菊花味甘、苦,性涼,入肺、肝經。
功效主治 疏風、清熱、明目、解毒、利血脈、去心煩。主治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等,與當今防治高血壓的原理完全吻合。
古書摘要 《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利血氣”。《名醫別錄》說,菊花“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藥性論》指出,菊花“能治熱頭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諸風冷消散”。《日華子本草》說,菊花“利血脈,治四肢遊風,心煩,胸膈壅悶,並癰毒,頭痛;作枕明目”。《本草綱目》說,菊花“久服利氣血,輕身耐老延年”。
現代視角
化學成分 菊花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含腺嘌呤、膽堿、水蘇堿等,還含有菊甙與多種氨基酸等。菊花所含揮發油主要為龍腦、樟腦、菊油環酮等。
藥理作用 現代營養學研究提示,菊花所含微量元素鐵、鋅等均較多。鐵可生血,鋅可促使體內有害元素鎘的排泄,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病因素,發揮防治高血壓病的作用。菊花的含鈣量相當高,這在眾多食物之中是少見的。有研究報告證實,鈣是控製高血壓病的一種重要營養物質,降低日常膳食中鈣的攝取量會引起高血壓病。
用法簡介
白菊花、黃菊花均可入肴,尤以白菊花獨占鼇頭。白菊花除作飲料服用外,還可烹製以清淡見長的美味佳饌。我國南方製的菊花醬、菊花小吃用料,也多取自白菊花。菊花與藥食兼用之品配伍,可製成煎劑、湯羹,用於治療高血壓病,均有明顯效果。
趣聞軼事
《禦香縹緲錄》中有一段記載,說的是慈禧愛吃白菊花。其具體做法是:先將花瓣放入礬水中浸泡1分鍾,取出,用溫水洗淨,裝在竹籃子裏瀝淨水。煮食時,在小鍋中放入原汁雞湯,後投入薄薄的魚肉片,再加菊花,煮5~6分鍾。揭蓋後加入佐料,即可食用。
專家提醒
服用菊花防治高血壓病,貴在堅持。每日服食量以10克為宜。菊花性涼,因此,“氣虛胃寒,食少泄瀉之病,宜少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