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肉桂溫陽散寒升血壓(1 / 1)

必備知識

肉桂,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和大葉清化的幹皮或粗枝皮。幹皮去表皮者稱為桂心;采自幼枝幹皮者稱官桂。生於常綠闊葉林中,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適宜範圍

性味歸經 肉桂性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肝經。

功效主治 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效。用於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等。

現代視角

化學成分 肉桂含揮發油,油中含桂皮醛、醋酸桂皮酯、丁香酚、桂皮酸、笨麗酸乙酸、桂二萜醇、乙酰桂二萜醇等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動物實驗發現,肉桂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肉桂還有促胃腸運動、抗潰瘍、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用法簡介

與其他藥配伍使用時,用量為2~5克。宜後下,不宜久煎,否則會破壞其化學成分。研末取0.5~1.5克。亦可入丸、散。

專家提醒

陰虛火旺,裏有實熱,血熱妄行出血及孕婦均禁服。畏赤石脂。李東垣在《藥性集要》中說:“血熱證忌桂,用桂忌用諸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