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方組成

銀柴胡10克,五味子15克,烏梅12克,防風15克,甘草5克。

治療範圍

本方具有疏風勝濕,調和營衛作用。常用於治療藥毒,屬熱毒夾濕型,皮疹呈紅斑、水皰或大皰,甚則糜爛、滲液,表皮剝脫,皮膚潮紅,腫脹,瘙癢劇烈,煩躁,口幹,尿赤,大便秘結,伴發熱。

煎服方法

將上藥用水浸泡半小時後大火煮開,再小火煎煮20分鍾即為頭煎藥,再如法煎煮為二煎藥,將頭煎、二煎混合,將上藥分2~3次,飯後半小時溫熱服用。每日1劑。

機製分析

方中銀柴胡是主藥,有清退虛熱、涼血止血作用;五味子、烏梅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作用;防風有祛風解表勝濕作用;甘草有益氣補中、瀉火解毒、調和藥性作用。該方可用於現代醫學的藥疹。藥疹是藥物進入體內後引起皮膚、黏膜的過敏反應。顧名思義,該方還可治療蕁麻疹、濕疹、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根據現代藥理研究:銀柴胡有抗炎、解熱作用;五味子有抗膽堿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烏梅有抗組胺作用;防風有抗組胺、抗炎作用;甘草有增強免疫、類皮質激素、解毒作用,諸藥共用可以治療一係列過敏性皮膚病。

治療心悟

王某某,男,38歲,幹部。2005年10月21日初診。患者1個星期前,因急性支氣管炎在靜滴頭孢類抗生素後第3天,出現全身散在紅色米粒大小丘疹,以軀幹為甚,瘙癢,用鈣劑、地塞米鬆靜注,口服息斯敏、非那根及中藥消風散等未奏效。患者食欲基本正常,大便幹,舌紅,苔薄黃,脈弦。證屬清熱入營。治以清熱祛風,涼血解毒。藥用銀柴胡15克、烏梅12克、防風12克、五味子10克、蟬蛻10克、石膏20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水牛角(磨兌)30克、銀花12克、板藍根12克、甘草4克。3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藥後四肢紅疹消失,胸腹部紅疹明顯減退,瘙癢消失。繼進上方2劑。諸症消失,隨訪至今未發。本例患者在靜滴頭孢類抗生素後第3天後出現紅疹,當屬藥物導致之遲發性過敏反應。中醫辨證多為毒熱入營,熱極生風,外淫肌膚。治以上方清熱祛風,涼血解毒。方藥對症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