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1853年8月28日,萬眾期待的談判開啟了,各國代表齊聚一堂,包括德意誌眾多邦國、自由市,也派代表來參加會議。
會議室瞬間湧入了上百號人,搞得就和菜市場差不多,吵吵鬧鬧,幾功夫下來半點兒協議都沒達成。
9月2日,俄國外交大臣卡爾-渥賽爾向大會提議道:“諸位,這麼吵下去,估計明年這個時候也沒有辦法達成協議,不如縮一下參加會議的規模吧!”
顯然這是公關費發揮作用了,卡爾-渥賽爾還是很有信用的,秉承著收錢辦事的原則,這次提議就是五十萬盧布換來的。
當談判僵持不下的時候,梅特涅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要是這麼拖下去,早晚都是要出問題的,這對奧地利非常的不利。
這個時候,顯然不適合奧地利出頭排除各國代表的參加資格,有資格提出這個建議的,就剩下英法俄三國代表。
英國人不用,他們巴不得看奧地利的熱鬧;法國人也不好收買,在拿破侖三世的眼皮子底下,想搞動作都難。
就剩下卡爾-渥賽爾可以收買了,反正有俄奧同盟在,沙皇政府一早就確定了在會議上支持奧地利。
這個支持的幅度有多大,決定權就在卡爾-渥賽爾手中了。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梅特涅自然是撒錢公關了。
梅特涅冷冷的:“卡爾-渥賽爾先生提議不錯,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不相關的人,沒有必要參加下麵的談判了。”
對於這幫湊熱鬧的牆頭草,他可沒有任何好感,現在完全是在給奧地利添亂。
“好,後麵的會議當事國參加就行了。”
考慮了一下,外交大臣奧弗涅也表示了支持,這麼拖下去對法蘭西沒有任何好處。
三比一,英國外交大臣托馬斯隻能點頭同意,他的時間也很寶貴,要是耗在這裏,國內怎麼辦?
在大國的共同意誌下,參加會議的國家縮到了15個,除了英法俄奧外,還有普魯士、西班牙、比利時、瑞士、荷蘭,加上即將被合並的南德意誌邦國。
這隻是一個開始,在梅特涅的操縱下,9月5號會議規模再次縮,德意誌邦國喪失了參加會議的權利,在家等結果就行了。
到了9月10日,隨著這些國陸續被踢出局,這個時候就隻剩下英法俄奧西普六國了,頗有幾分巴黎和會的意思。
這個世界還是靠實力話的,一場多國談判,最後變成了英法俄奧西普的閉門會議。
西班牙代表隻是來打醬油的,隻不過作為歐洲列強中的一員,他們還是拿到了會議參加權,發言權等於沒櫻
真正決定最終結果的還是英法俄奧普五國,會議終於可以開始正常進行了。
……
德意誌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北德意誌分治的思想開始抬頭,很多專家學者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闡述“南北德意誌分治”的可行性。
那怕是最樂觀的人,現在也不認為德意誌地區有統一的可能性,沒看普魯士王國旗幟宣明的表示反對了麼?
北德意誌地區還有兩個邦國政府響應了普魯士饒提議,認為奧地利破壞諒意誌地區的和平穩定,要把他們踢出德意誌地區。
這個兩個傻乎乎的德意誌邦國政府,很快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被國內民眾噴的狗血淋頭。
如果不是普魯士人出兵幹預,他們就要變成共和國了。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後,剩下的德意誌邦國政府都變得謹慎了起來。
德意誌地區的民族主義大部分還停留在嘴炮階段,但是顛覆一兩個邦國的實力還是有的。